酒与茶的人生
在中国,酒与茶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不喝酒,也极少饮茶。但在普通的生活里却与它们结下不解之缘。
我的家乡是名酒之乡。在清代,由于川盐入黔,赤水河是川盐从长江经泸州、合江等地的一条水上通道。清代诗人郑珍曾写道:“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正是频繁的盐业运输,促进了赤水河两岸经济繁荣,也带来了当地酿酒业的发展与兴旺。贵州茅台酒的美名也便开始流传开来,而茅台酒的产地仁怀与遵义相邻。与之一起出名的诸如习酒、青酒、董酒、怀酒,贵州醇、鸭溪窖等各种不同特色的名酒,在故乡大小街坊都会看见营业直销。
父亲极喜喝酒,也爱喝茶。从我有了记忆时就知道,他每天晚餐之前必饮上一二两酒,赶上母亲有兴致时也会陪他喝上两杯。这种情形常常让我们听到父亲劝母亲多饮一杯,而母亲又反过来劝父亲少饮几口的家常话。一杯酒下肚,父亲便开始沉醉那杯中之乐,豪兴雅趣。这个时候的父亲,不再是我们所见到的,那个因全家人的生活劳累奔波的身影。仿佛在那盛满一杯酒的世界里,他已经完全远离了所有的疲劳和生活中不尽人意的烦恼。自然也会听到他重提过去那些所经历过的苦与甜。青少年时期离家从军,以及返家之后遭遇的种种艰难和历程。而这种由酒的分量喷发出来的肺腑之言,又会让我深切感受到它触手可及的厚重。
没喝过酒,自然也不知“醉”为何物?母亲排行老大,有一个比她小七八岁的四妹,按家乡的方言我们管她叫“四嬢”。秀是四嬢唯一的女儿,与我同岁。因为母亲姐妹少,亲戚也就显得很单薄。我和秀从小形影不离,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基本上都要对父母提出去对方家玩耍的要求。一个来,一个又送……那时,秀的父亲在外地工作,不常回家。四嬢一个人在乡下种着几亩田土,带着秀和她的三个弟弟过日子。我家离秀家有十多里路,每次来回路上我们都要分工,一边走一边数距离这十里路程之间的山坡和途经过的车辆、河流等。但每次到最后,我们都还是记不得准确的数字。也就是在那些不经意的时光里,我们为生命留下了最为珍贵的记忆和送走了成长的乐趣。
然而对于我来说,记得最深的一次,却是与酒有着密切相关的。那是一个非常炎热的暑假,四嬢去了秀的父亲那边,离开家时再三叮嘱我们要照看好家。
一天傍晚,我与秀和她的几个弟弟听到了对面村子里有敲打锣鼓的声音,那声音越来越响,对好奇的我们充满了诱惑力,大家都想去看过究竟,可有个难题却怎么也解决不了。好像谁也不愿意留下来看家。这时候,也不知是谁提议喝酒比赛,一会儿就见大的两个表弟不知从哪里拧出一瓶白酒倒在杯中,协议是我和秀一边,三个表弟一边。想出去玩,要看双方的酒量,喝不过的一方就自觉留下来看家。五个未成年的我们相互看了看,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我端起杯子像喝水一样把酒倒进了肚子,一时间结果就出来了,我和秀出去玩,三个表弟留下来看家。正在我带着几分醉意高兴的手舞足蹈的时候,顿时就感觉四肢无力,瘫倒在地,这可吓坏了秀和几个表弟,立即把我扶到床上躺了下来……
从那以后,我以为自己不敢再饮酒。但是,人生的事情往往有时候也是很奇怪的,没想到几年之后的我在江南又狠狠的醉了一回。那是二十多年前,也记不得为何烦恼,竟然到一家小店购买了一斤红高粮回来,有趣的是和第一次一样,我毫不犹豫的就像喝水一样把它们全部喝了下去……之后就倒在床上说了许多糊话,把酒醉之后的丑态发挥得淋漓尽致,直到昏沉沉的睡去……醒来时,只感到头痛得特别历害,结果不明不白的在床上躺了一个星期才恢复体力。先生自然是吓坏了。从那以后,我才真正理解到“醉死”是怎么回事了。
去年四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加入了家乡文学社,身边自然多了一帮文朋诗友。每次聚餐我都以茶代酒,但每次都听到诗友们不满或诱导的声音。副社长忠明兄就不止一次对我提到让我学喝点酒之类的话题……另两位诗友直接说和我聚餐没劲,原因就是因为我不喝酒。上个月女诗人影子来汾湖特意约我们在嘉叶茶馆相聚。第一次与她共餐,就让我知道了这位女诗人饮酒的爽快和酒量。饭局快要结束时她说了一句话,如果下次来汾湖,我再不喝酒的话她会生气的……虽然说完之后哈哈大笑,但也听得我真不知如何是好。在这帮诗人文友中,阐明的是一种有酒才会有诗,有诗才会让饭桌上的我们更有境界的“歪理”。这确实是一场心灵的角逐。
在我国,也正是有了酒才有了像李白、白居易、苏轼等出类拔萃的大诗人。同时也留下了不少关于酒的诗篇杰作,和他们的人名一样成为中国今天的瑰宝。仿佛也在告诉后人,有酒、有诗才有醉可言。物欲横流的社会,文字其实是薄弱和贫穷的,除了自身之外,还能拥有一群文学知己把酒的灵魂抒发,举杯相庆间共把诗情释放,那心中的感慨和对人生的追求自然就有了不一样的分量和诠释。
爱人不喝酒,但极爱喝茶。一年四季手中不离杯,杯中不离茶。西湖的龙井,苏州的碧螺春及安吉的白茶都是他常饮的。前段时间看王旭烽的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对茶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其中第一部《南方有嘉木》中就有记载。“公元1600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664年把从中国进口的一筒两磅盎司的茶叶,作为贵重礼品献给英王——英国直接进口中国茶叶的历史自此拉开序幕。”其中最早在天津、上海、杭州、福州、厦门、广州等地,都是我国最早著名的茶叶集散之地。1842年大清帝国签订《南京条约》五口通商之后,快箭船载着华茶,便全方位地驶向太平洋和大西洋。和这个庞大的东方民族完全一样,在经历了两千年的闭关自守,惟我独尊的生活之后,华茶的下一个时代开始。也至今日,茶的文化在国人的心中更是历史悠久,芳香溢人。
本文写于201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