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内地大盘劲收2.6亿,其中军事动作大片 《红海行动》单日票房再破亿元,连续6天蝉联单日票房冠军。 《红海行动》一路逆袭成为单日票房霸主。
已经在内地揽下23亿票房的电影 《红海行动》将于3月1日在香港上映,全片138分钟一刀未剪,因为片中不乏暴力血腥镜头,故被定级为“三级片”上映。对此你怎么看?
1.《红海行动》为什么在香港被定级为“三级片”
据悉,被分级为“三级片”的电影在播放正片前也会有相关提示,明确未成年人不得观看,影院可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这部电影是林超贤续《湄公河行动》后又一极限大作,投资5亿光军备就花费2亿!当我知道这部电影在春节档上映,我就预测这部电影是黑马,而且在整体方面比《战狼2》好得多。果不其然《红海行动》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大年初三 我和一个特别喜欢海军的发小去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他在观看这部电影的全程都在解说,“蛟龙小队”队员们拿的什么武器装备,护卫舰副炮,主炮口径和性能,坦克型号无人机技术全都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在我看来 作为一部军事动作大片,《红海行动》海陆空全线出击,片中展现的战争场面残酷,爆炸场面血肉横飞,一些断肢残骸的镜头也被直观表现。说实话比北美定级为R级的未删减版的《金刚狼3》还血腥!我看完我就对发小说:这部电影要是在北美上映绝对是R级(北美电影分级R级指“17岁以下的孩子在家长陪同下才能观看)。
前几天,我在同学聚会的时候,在和一个中国海军的同学聊起这部电影的时候他给我说这是中国版的《黑鹰坠落》
很多很好的战争电影《血战钢锯岭》《拯救大兵瑞恩》等等为了反映战争本身的残酷无情与现实意义都做的十分真实,大多数都是限制级电影。我认为中国的这部《红海行动》可以成为中国战争片的标志!
2.为什么《红海行动》电影没被广电剪?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有很多小孩子和女性朋友,当他们在看到这些血腥画面的时候都忍不住闭眼不敢看!我在想为什么这样的画面没有被剪?后来我知道了
第一:真实!电影的真实性
并以此介绍队员的各方技能,比如徐宏会拆弹、陆琛懂医疗,较为突出的是观察员李懂,这个人物电影给了一些心理描写,例如被顾顺说战场上会紧张,但又在结尾克服心理压力一枪毙命恐怖分子,单从人物关系上说是完整的。在遇迫击炮埋伏到解救邓梅片段,应该是全片给人印象最深的地方,因为在这期间出现了大量血腥画面,各种断腿断手齐上阵,特别是石头那张被炸烂的半边脸,这个总爱吃糖的兵临死之际电影给了充足的时间煽情,也成为本片为数不多的感情戏。
第二:细节突出电影内涵
两场“断指”戏也都很好服务了主线剧情:一个是当地平民戴戒指的手指被突击队员放回原处,凸显了战争的残酷和个人力量的渺小;一个是庄羽在近距离交火的间隙,先看到地上的断指,然后才发现是自己掉的,反映出战争的血腥和极度暴力的惨烈。许多观众对于此类主旋律电影敬而远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唱响主旋律的的声音“太红”、“太教条”,就比如《战狼2》里最后车队经过战区时,冷锋一行人丢掉枪支只靠飘扬的国旗安全通过……情怀是满了,可也满得溢出来了,对于不少生性含蓄的人来说,面对如此炽烈凶猛的视觉冲击会感觉不适,会觉得缺乏“美感”。这一点,《红海行动》就做得很好。
第三:做一个不一样的主旋律电影
它当然也是拥抱主旋律的,但没有扯着嗓子去引吭高歌。无论是蛟龙突击队受命解救人质,还是临沂号收容侨民,亦或是主角团队去执行任务以外的行动,影片始终保持着一份理智的克制,就如同在战场上保持冷静一般,简练而高效,感动却不煽情。这种只用实际行动去展现精神主旨的方式才更令人信服——因为真实才会相信,而不是因为相信才变得真实。
3.我的观影看法
《红海行动》的故事其实尤为简单,根据也门撤侨事件的改编,电影所呈现的就是一场我国名叫蛟龙的海军特种部队克服重重困难,奉命成功完成的撤侨任务,并穿插了一条法籍华人的记者辅线,可也就是在这部电影中,《红海行动》让我觉得他与很多同类型的国产战争片不经相同的是,电影一面并没有去过多的聚焦儿女情长,它是一部真正将时间近乎全部都留给了战争的电影,另一面其也用真挚的战友情谊,诱发着观众的情感共鸣。
在电影两个多小时的时长中,《红海行动》将绝大半的时间都留给了接踵而至的战争,这种做法使电影营造了并不逊于好莱坞级战争场面的视听观感,与此同时。面对无穷无尽的敌人,其惨烈血腥的战争画面,给人所带来的也绝不是何般热血,面对牺牲,面对敌人,电影所致力给人带来的就是一股对战争发自内心的恐惧,当现代化的武器成为了收割生命的利刃,这种残酷所带来的冲击,无疑正是对反战最好的着点。
于此中,导演林超贤对于整体的节奏把控是尤为出色的,在一部战争场面占据绝对主导的作品中,他没有使剧情沦为场面的陪衬,反而很巧妙的利用合理的团队战斗部署去营造战友间纯粹质朴的羁绊,在战斗的间隙间去勾勒战友情谊,那简短却包含张力的情感营造,使电影比之很多同类作品去胡编乱造感情戏,或者是孤单英雄美人侧的老梗,都来的更有力度,更为真实。
当然《红海行动》也不乏问题,在这部电影中最为尴尬的,便是电影对人物塑造的不善,《红海行动》其实就本质来说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群像电影,八位队员加一位战地记者,本可在人物上大有作为,然而电影对人物刻画却近乎是忽略的,导演从开头便可看出其并没有打算给每个人物留下充分的铺垫时间,这就造成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整体的蛟龙,却无法看不到每一个鲜活的人物,看不到源于角色自身的思想,甚至于电影有时还会让人有觉脸盲之感,这种匮乏人物的缺陷,无疑令人倍感遗憾。
对于成长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可能并不能真正感受到和平的珍贵, 并不能切身感受到“无论你在世界何处遇到危险,我都会带你回家”。 是一句何其厚重的承诺,然而血洒他国的《红海行动》,赋予了这份珍贵与厚重以最为生动的形态,令人看到了是什么在捍卫着我们的一切。
个人最喜欢非洲小镇内营救人质的一段戏,队员按计划分工协作、分头行动,各自应对命悬一线的不同险情,然后再突围汇聚。这段以8人对抗150人不可能的任务,在平行蒙太奇的剪辑下异常精彩,炮弹和子弹运行慢镜头出现的恰到好处,观赏度极高。
全片的高品质不光体现在精彩的场面调度,军事武器的展示方面也让人无可挑剔:
海军蛟龙队员使用的不同国家枪支弹药、单兵携带的高端装备、翼装飞行跳伞非常专业....
中国海军发射的无人轰炸机当空划出一道霸气弧线,嘶吼着冲进沙漠实施增援....
驱逐舰艇上主副炮火力狂猛喷发,拦截岸上多枚导弹攻击的同时,予以反攻....
以往只能在好莱坞战争大片里见到的场景,这次被国产武器装备以超燃的镜头全方位展示,实实在在的看到心潮澎湃!(被我发小嘲笑为“美帝掌握核心科技”)
《红海行动》他即不是热头昏脑涨的爱国片也不是一部冷冰冰硬邦邦、没有温度的战争片,编导用尽可能少的笔墨,描绘出战友之间的同袍生死情,和亲人之间的血脉亲情,寥寥几笔的刻画,却足以令人动容感伤。
我喜欢这部电影“蛟龙突击队”演绎天降神兵!喜欢中国为了一个侨民不顾一切的去救援!我喜欢中国这个有凝聚力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