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监狱实验》,根据真实发生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改编的同名电影,观影的每一秒都很难受,是一次极不舒服的观影体验,却又是一次极其震撼的思想冲击。
最开始我只是抱着一种了解这个实验的心态去看这部电影,看到电影后面我却开始害怕了。这不是一次实验,不是模拟监狱,这就是真实的监狱,是心理学教授的监狱。看完后去搜了下,发现豆瓣上把这部电影划分为惊悚类,不是内容有多可怕,只是最后的结果会让很多人心寒。
这部电影讲的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一群斯坦福的大学生,随机地被分成狱警和囚犯。或许是电影细节刻画的比较好的缘故,很接近真实实验场景,没有了太多的艺术加工,却也更加震撼人心。
囚犯跟狱警的区别在于,囚犯统一服装、统一发型、没有名字只有编号,还有一点就是囚犯相比狱警来说更没有自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影响一个人发展主要有三个因素:遗传因素、个人努力、社会环境。赋予两拨完全一样的人不同的角色,一个十八人的模拟监狱只用了6天的时间,从平等—掌握权力—确立权威—滥用权力—走向疯狂,而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环境对我们的每个人的影响真的很大,要时刻谨记:保持一定的疏离感,不要被周围的环境同化。
这是这部电影给我的最大感受。
最开始,没有人告诉扮演狱警的那部分人该怎么做,要如何管理那些囚犯,可是他们没有迷茫过,从被赋予狱警的身份开始,他们就一下子真的看起来就像狱警了,学着电影里面自己看到的那个狱警也像模像样的当起一个狱警。从最开始让别人脱衣服都会有点不适应角色的尴尬到打囚犯、让他们蹲跳、大声报数、主动认错、甚至关小黑屋,这些并不是实验制作者告诉他们的,在那个环境下他们自己就学会了那副嘴脸。
如温水煮青蛙般,习惯一种环境然后你会不知不觉的被环境改变却不自知。同样的,那些囚犯们也在实验中迷失了自己,最开始他们知道这是实验,也只觉得好玩的配合那些狱警,到后来狱警们一点点变本加厉,他们开始会觉得不公平,为什么要那么对待他们,然后有的人试着去反抗狱警,反抗—被打压—再反抗,然后有一部分人退却了,也不反抗或者是在狱警的打压下慢慢接受他们囚犯的身份。然后囚犯真的越来越像囚犯,狱警在权力的渲染下更加厉害。
而这样,我只想说真的是环境对人的同化。狱警们都那么嚣张,虽然也有一个狱警觉得这样做不好,他从头到尾没有打人,但是他也没有吭声。还要好几个囚犯也是很具有反抗精神的,但是在狱警的打压下以及更多囚犯的沉默接受下,他们也慢慢选择了接受。环境就那样悄无声息的改变我们每个人,而我们不自知。
我们很多人就是这样在一个又一个集体中长大,你会看到似曾相识的嘴脸和自己的妥协。
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如果你看到你身边的小伙伴每天都无目的堕落着,本来你是要去看书、跑步、做计划的,突然觉得别人都没有进步,你自己干嘛那么拼,于是去跟一起每天除了打游戏就是打游戏,这就是你自己跟自己的妥协,也只是生活版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集体对一个人的发展真的很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说要提升自己的朋友圈,要去认识更多优秀的人,要保证身边都是优秀的朋友。在保证你进入一个好的圈子之前,请一定要坚持自己,也要时刻谨记:保持一定的疏离感,不要被周围的人同化了!
当你觉得没有希望的时候,要记得是环境和社会把你带到这里并将持续影响你,其实你还有行动力。
这是这部电影给我们的更加积极的一个意义。
环境带给我们的影响很大,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只有我们才可以决定自己的样子。影片里面有一个很像狱警的狱警,也有一个很叛逆的囚犯,最终也通过他自己的各种方式“越狱”成功了,我觉得他是囚犯里最具反抗精神最酷的人。
他,一个cosplay的囚犯,就是从侧面来告诉我们,我们自己有行动力改变此刻的情况,只要你愿意改变,只要你肯行动,结果肯定会不一样的。
如同每一个你,也许你们对此刻自己的状态不那么满意,你们被同化过,但是也别觉得没有希望,要记得是环境把你们带到这里并将持续影响你的,你只需要换一种生活方式,以前十一点起来打游戏,那现在就八点起来看书,用你的行动力去打破这种环境。还是要记得只有我们自己才可以决定自己的样子。
微博上有句话评论这个实验的,很喜欢,分享跟你们:常拿这个实验提醒自己,心中摆正四个字“生而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