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源于感动——感动力
文章摘自《感动力》
作者:张利军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本书简介: 个人欲望或期望的实现,归根结底要靠自己去“赢得”;赢得一切的根本在于感动掌控这一切的人;感动的最高境界是让对方心悦诚服并且心甘情愿为你付出;能否感动对方决定于你的感商TQ(感动商数、感动智商、感动智慧、感动能力指数、touching quotient)。
感商TQ的基本特征或原则是“真诚、付出、不索回报”。感动的智慧包括感动力(感动别人的能力)和感知力(被别人感动的能力);感商TQ的真理性就在于,任何一项成功因素起作用的根源均在于此:感商TQ的修炼和运用是快乐的、满足的、光荣的。
作者简介
张利军,二十几年的大学在职教师;自办过企业,也曾掌管过数家资产过亿、员工上千的大型企业;他的演说足迹遍布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矿学校,激励和震撼着一批批听众;他的专业培训课程是市场中最为抢手和高昂的产品;如今,他却说,我不想再"漂"了,我要静下来,把自己数十年来的思考和感悟化成文字,去点醒那些仍然懵懵懂懂生活着的人们。
谁都想成功,过上富足、被尊重、有尊严的好日子,全天下的人都在苦苦寻觅这条通达之路的时候,他却轻描淡写地一语道破了天机:赢得一切的根本--感动力。
目录
序言醒悟
w:要明白,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又要去哪里?
第一章 发现感商TQ
W:深度发掘,厚度表现,形成强大的感染力和感知力。
一、人类智能进化中的屏障
W:认知和心智的障碍,时代不同,有不同的侧重点,罗列:知识,智力,情商,欲望,个性,习惯等。
二、成功者靠什么赢得一切
W:赢得人心,就能赢得一切;超越自己,感动世界。
三、能否感动对方并使其心悦诚服是赢得一切的根本
W:原点,亮点,重点,关键点,突破点,时点,节点,中心点
第二章 赢得的实质
W:洞见,洞察世事,练达人情,远见(卓远见识)
一、"一切"皆源于感动
W:三感,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三力,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
二、"赢得"是得到的唯一有效途径
W:有舍,才有得,名字叫舍得。人云:有失必得。放下,断舍离,勇猛精进,感动自己,感动身边人。
三、"赢得"只能靠自己
W:最可靠的是自己,唯一无条件帮助你的,只有自己。
四、"赢得"不会屈从权贵
W:屈从丧失尊重,顺从失去自己的思想。没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思维,不要去妄想感动天地和人。
五、成功的"根本"在感动
W:厚德载物,根植于品德的人,会吸引一大批同志,众志成城,何愁不成。
六、赢得的四个层次和境界
W:表现力,吸引力,交响力,共情力
七、赢得境界的现实错位和扭曲
W:强迫力和权威,制造屈从和顺从,让他人失去成长性,成为附庸,庸俗且平庸。
八、反思:你为什么得不到?
W:不仁,不信,不智,不礼,不义?
第三章 真诚、付出、不索回报是感商TQ的核心特征
W:真实坦诚,真情流露;努力付出,敢于担当;行善积德,感谢感恩!
一、关于真诚的三个问题
(一)我真诚吗?
W:无条件真诚,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二)我的愿景崇高吗?
W:有度有序,帮对人,做好事,方法妙。
(三)我能始终如一地真诚吗?
W: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小结:心性思言行;超越个体,追求生命价值实现。持之以久,知行合一。
二、真诚在现实中的拷问
W:找痛点,找难点,哪儿不舒服,从哪儿拼命追问。
(一)六面"镜子"验真诚
W:成功,失败,历史,圣人,巨人,自己
(二)真诚,其实很简单
W:真同贞,诚有信
(三)真诚,无法伪装
W:虚伪,在阳光下无处可遁。
(四)真诚,在最平凡之处
W: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习惯成自然。
(五)真诚,用心在每时每刻
W:心量决定气量,气量(度)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
(六)真诚,是一种境界
W:忘记自己,记住天地和人,感恩一切。
(七)真诚,感天动地
W:谢天,谢地,谢自己。
(八)真诚,不分年龄
W:婴儿般的纯洁,散发阳光的温暖。
三、付出的含义
(一)付出,以真诚为前提
W:真爱才是真心,真心可以为爱放弃一切。
(二)付出,就是为真诚的愿景而努力
W:一切的付出,都是想获得美满的结果。
(三)付出,必须竭尽全力
W:全力以赴,也是一种付出,叠加出更强的力量。
(四)付出,要"量力而行"并"尽力而为"
W:乾,元,亨,利,贞
四、付出,在现实中的拷问
(一)为自己就得为别人
W:因果律,你怎么对别人,别人同样如此待你。
(二)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W:上帝思维,帮助别人,受益自己。
(三)都不想付出,你也不会有回报
W: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四)没有能力的人得不到,没有悟开的人舍不得
W:完善认知,改变心智
(五)想付出,就会有办法
W:办法比困难多,借力使力,合力战胜困境。
(六)付出,人品的境界
W:小我,大我,无我
(七)失去,也有一种升华
W:逆境是成长的最好导师。
(八)付出,才可能有奇迹
W:奇迹往往在你坚持走到的拐角处。
(九)付出,就要彻底
W:成功的代价离不开坚持。
(十)开动脑筋.想尽办法
W:大脑风暴,借助智脑,知识嫁接。
五、在没有赢得之前,你索取了吗?
W:同样的六面镜子
六、不索回报的现实拷问
(一)不索回报,不等于不要回报
W:自然回报
(二)真诚表达,但不索取
W:无为而有为
(三)索取,往往动机不纯
W:功利性与功德心
(四)功到自然成
W:卖油翁和疱丁解牛的故事。
(五)去积累,而非索取
W:习惯,积极,修行
(六)索取,也有一种境界
W:不是索取的索取,狗咬吕洞宾的故事。
七、感商TQ修为的巨大能量
(一)无心插柳柳成荫
(二)滴水之恩
(三)感商,拷问每一份人性
(四)感商,品德的明镜
(五)崇高的感商,赢得最高的礼遇
第四章 感商TQ的两大能力
一、感动力
(一)敬人一尺得到一丈
(二)真心换真情
(三)震撼心灵才会重生
(四)崇高,无声的渗透力
(五)身教胜过言传
(六)无与伦比的人格力量
二、感知力
(一)我们有太多理所当然的平静
(二)自已痛,不想再让别人痛
(三)让心灵学会"愧对"
(四)无知,无心
(五)可怕的冷漠
(六)感知力断代之忧
(七)感知,竞能在身后
(八)感知,让生命更精彩
三、感动力和感知力的关系
(一)感动力是基础
(二)感动力提升感知力
(三)感知力促进感动力
(四)两大能力的交融递进次序
第五章 感商TQ"真理性"的探讨
一、感商TQ理论
(一)赢得一切的根本
(二)感商TQ的现实意义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成为真理的两个条件
(二)智商、情商与感商
(三)感恩与感商
(四)感商理论和其他先进的思想、观念
(五)感商与诸子百家
(六)感商思想与中国传统的道德境界
(七)主流媒体也弘扬
总结
第六章 感商的境界
一、苦与乐的困惑
二、感商的现实意境
(一)爱,乐在其中
(二)不是责任,而是享受
(三)助人,为乐
(四)忘我,乐此不疲
(五)忽略愿景,享受本身
(六)施比受更快乐
(七)为别人花钱可增加自己的幸福
(八)慈善的快乐
(九)别人的微笑能让自己更满足
三、极乐境界的感悟
附录
一 感商TQ宣言
二 感商TQ思想的核心内容
三 感商TQ的现实意义
四 感商TQ--"绝对自私"的法则
五 万法归一--人类自我拯救的终极秘密与生存的最高法则
2009年7月底的一个中午,在QQ上偶遇我的一位学生,我教过她们班两门课,也是她毕业论文的导师,她其实才刚刚毕业一个多月。
我平时上QQ都是隐身的,那天因为有急事便未在意。她一见我现身就惊喜地打来了“招呼”,并且,异常热情地要请我吃饭。
起初我以为那只是学生客气的一种感谢之意,没想到她却非常认真、坚决,还说她们公司老总也想找机会请我吃饭,并不容推辞地自作主张决定就定在当晚。我向她说明晚上已有约,无奈之下答应下午抽点时间去看她——大家找个地方喝喝茶聊聊。
午后3点多,我按她所指去了市中心最繁华地段新街口的一家酒店,她把我迎进大堂的水吧后才得知,她们公司在南京市区的办公地点就设在这里,其工厂远在郊外的江宁区。
坐定后当然就是常规的寒暄了,我便随口问了句:“怎么样?现在还好吧?”
没想到她洋溢着满脸的幸福兴奋地说:“不能再好了!老师,我真的太幸运了!”
“我买房了!”望着我一脸的诧异她接着解释道,“其实……那是公司分给我的。”
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很清楚她所说的那个楼盘一套130多平米精装修房子的价格,最保守的估计也得150万元。
这年头,房子是如此的金贵,哪还会有这等“分房”的好事在企业里出现?何况还是“分”给了一个刚刚大学毕业一个月左右的小女生!
后来我把这事跟很多人讲过,乍一听,没有一个人相信这是真的,大家的反应也几乎是一致的,在感叹过“这怎么可能”之后,他们随口调侃的缘由竟然和我当时玩笑式脱口而出的疑问一模一样:“不会是你们老板看上你了吧?!”
“老师您真会开玩笑。”她一脸坦然地说道,似乎这答案对她早已是见怪不怪了。
现在,我不仅和他们老板认识并且成为了好朋友,也在和其他人谈起这“不可思议”的现象时非常负责任地强调:没有任何所谓的“潜规则”,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一个刚刚毕业的本科生,老板给她年薪十万以上,分给价值上百万的住房一套,得到高度的信任和器重。
后来在大学的课堂上,我也给自己的学生讲了这个故事,在充分相信这是真的事实之后,他们的脸上流露出的更多是羡慕。我让大家试着去分析她能如此“走运”的可能原因时,有一点却出奇的一致:没有一个人赞同是因为此人“学习好”、“能力强”。
尽管大家不知道或不明了那实质性的原因,但凭最基本的智商和经验判断,即使这位同学在学习和能力上有过人之处,那也绝对不足以支撑如此丰厚的待遇。
我很清楚那答案,在和她第一次见面深入交谈之后就分析给她听了,她当时也还是似懂非懂,一副本真的无所谓状态,只是叹了一句“真的吗”便浅浅地一笑而过了。
后来,我专门就此向她的老板求证过,他的回答是肯定的。
“事情就是这样,”我向在校听课的学生们说道,“你们也都在认真地上课、努力地学习,可我要说的是,这并不是得到那令人羡慕结果的根本原因。”
不是吗?当我们慢慢老去,有了一些人生阅历之时,每当回头去反思所走过的历程,却常常发现,在不经意问自己已经被很多约定俗成的、传统的观念所束缚和误导了很多年。
故事还远未结束。
为了论证我在本书中的观点,揭示那神秘、神奇而伟大的力量,我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了她们的企业,那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和事例再一次深深地震撼了我。
我发现那个学生实在太忙,简直就是在拼命。有一次她老板请我晚上吃饭,席前给她电话让她也过来,她婉言拒绝了,说还有工作要做。不久前我曾问她,是不是因为那优厚的待遇而屈就如此,她不假思索地予以了否认,她说老板根本就没有要求她们加班,她和其他同事都是自愿的。我不无挑衅地接着问道,假如公司突然要收回那套大房子,并且要大幅减薪的话……她抢过我的话说,她不在乎,依然会留在这个企业并且愿意一如既往地为老板如此卖命。
对此,我绝对相信。
我想,一定有人不相信,也不明白。
活在这个世上的人,谁会没有梦想?谁又不想美梦成真?
再说得通俗点儿,谁不想富足、快乐、悠然地活过这一生?谁又不想被人尊重、被人敬仰?
都说平凡是真,可有多少人明了它真正的意境?
当我们仰望全球几十亿人口当中那些数得过来的、少得可怜的、如此“成功”的佼佼者时,有多少人能从人家的财富、地位、荣誉上坚定地移开目光,低下头去找寻这一切得来的实质?
有太多的人声称自己一直在关注着、研究着这些成功者,也不断地在学习他们的方法,借鉴他们的经验,效仿他们的模式,跟进他们的一举一动……
那么,如此之后,
我们像人家一样成功了吗?
或者,我们实现自己的梦想了吗?
我们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了吗?
每个人自身的条件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碰到的机遇也不同,为了圆梦,人们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拼搏着、努力着。
P5-7
个人欲望或期望的实现,归根结底要靠自己去“赢得”;赢得一切的根本在于感动掌控这一切的人;感动的最高境界是让对方心悦诚服并且心甘情愿为你付出;能否感动对方决定于你的感商TQ(感动商数、感动智商、感动智慧、感动能力指数、touchingquotient)。感商TQ的基本特征或原则是“真诚、付出、不索回报。”感动的智慧包括感动力(感动别人的能力)和感知力(被别人感动的能力);感商TQ的真理性就在于,任何一项成功因素起作用的根源均在于此;感商TQ的修炼和运用是快乐的、满足的、光荣的。 ——你能感动一切就能赢得一切。
我们说,不论你想得到什么,赢得这一切的根本就是去感动,很多人立即就对“一 切”提出了疑问。
焦点集中在,人的欲望或愿望五花八门,想要满足或得到的对象无奇不有,用“一切” 来涵盖是不是太绝对了?因为这里头绝不仅仅是亲情、友情或者爱情等以人为主体的需要, 还有诸如衣服、食物、房子、汽车、电视机等物质的东西;局长、总经理、亿万富豪、艺术 家等职位或社会地位;以及年收入突破一百万、开发并占领广东市场等状态或境地,这些怎 么“感动”?
大家的意思很明白,人(甚至于动物)是可以被感动的,也有可能通过“感动”来实现 自己的所想。 比如希望得到父母的爱,和朋友建立坚实的友情,得到心仪的人的爱情等。
可那些物质的东西、职位或社会地位以及人们期望的某种生活和工作状态或境地呢?它 们是“死的”,没有“意识”,不具备“情感”,想要得到或实现这一切,对它们,谈何“ 感动”?
这些疑惑的根源在于,我们忽略了人类社会的主体是“人”,是“人”在主宰这个社会 。
“人”决定自己本身的情感归属;
“人”决定相关物质在“人们之间”的流动和分配;
“人”决定和谁共事,包括决定谁来当自己的上司或下级;
“人”决定买什么商品、谁做的商品、谁销售的商品;
“人”决定把自己的“钱”花到哪里——给谁赚。
“一切”均由“人”决定,既然“人”能够被感动,于是,我们通过感动“人”而赢得 了“一切”。
这“一切”之中和人直接相关的亲情、友情、爱情等大家比较容易接受,就不细说了, 来看看不好理解的其他部分内容。
如何赢得物质的东西
人与人之间除了情感上的交流之外,为了更好地生存,人们之间还进行“物”的交换。 这种交换的实质是人们各自劳动所产生的价值,无论是通过“实物”还是“货币”,劳动者 把自己的付出所形成的价值附加在某个“物”,拿它和别人同样的“物”去交换,这就是商 品。就好比放羊的人不能顿顿只吃肉,而种稻的人也不能天天光吃白米饭一样,他们之间通 过交换,满足了不同的需要,得到了双赢的结果。交换成功就实现了各自劳动的使用价值, 否则,你的劳动成果交换不成功,就是你的劳动不被认可。
这个过程并不是表面上“毫无情感”的“物体”间的交换,它实质上是人们在交换自己 的劳动。在通过劳动去创造价值物的过程中,你只有真心付出才可能得到收获,也就是大家 常说的“你只有用心于它,才可能做出好东西”。
用不用心去劳动又怎么和赢得相关物质扯上关系呢?
从最具体、最现实的获得一定物质的手段来说,我们如何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衣服、食 物、房子、汽车、电视机等物质的东西呢?
我想答案应该是“有钱”吧?!
只要你有足够的金钱,理论上说,你就可以“买到”上述物品。
那么,“钱”是什么?为什么它的学名叫“货币”呢?
“钱”不就是你付出的劳动被社会认可的价值表现吗?
还是通俗点说吧,物物交换时期,人们各自劳动制造各自的物品,然后相互交换。后来 发觉不方便了,我要的东西你没有,而你要的东西我有,于是,就发明了货币。它的好处在 于流通起来方便了很多,比如你要的羊肉我有,我就把它给你,而你是种田的,你的粮食我 不需要,我要的衣服你却没有,于是,你就给我“那些羊肉”相应价值的货币,我拿着这“ 钱”就可以到其他人那里“买”回我想要的衣服了,这也就等于我间接地用“羊肉”换回了 衣服。因为这货币或者说“钱”,它代表我付出劳动创造的那些给你的羊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