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做了几个院校备考难度的综合解析,让我意识到一个事情——【看懂书不等于会做题】!一个可怕的定式思维,就是我看的懂,不需要。有多少人折在了以为看懂书就够了,看懂书只是一个小小的前提!
这个问题我之前也跟很多同学都说过,但是现在这个问题尤为突出。拿中山大学来举例子吧,中山大学专硕跟学硕书单基本一致,但是学硕的考察难度要比专硕难很多,专硕的难度跟全国的院校比难度也是比较高的。那学硕难在哪呢?难在了考察的综合水平和深度比较高。每道题目想要去匹配书上的知识点,基本上是找不到完全匹配的,是众多考察点的综合体。那就意味着,我们看懂书也只是迈出了一小步,我们需要把相关的知识点做串联,思考内部联系,梳理逻辑框架,而且必须有自我整合的过程,吃别人嚼剩下的就没什么精华和营养了。自我整合结束之后,要做的是完善,结合权威的框架,去补充完善,就像打通任督二脉。
那到这个程度,我们也只是完成了三分之一的任务。为什么这样讲,温故而知新,如果是真的用心,你每次回顾这个知识点的时候都会有新的理解和体悟。所以接下来我们漫长的考研复习之路,才走到最煎熬的时刻,也是拉开差距的时刻。说实话,前边的两个工作做起来,我们考研的激情还在,也是在不断的探索的过程之中,做起来不会经常性想要放弃,心态还是比较积极的。但是到这个阶段,伴随着精力的耗费,激情的消退,重复性的东西增加,政英大面积加入备考计划,很多人会迷失掉自我,或者盲目自信,导致在别人努力的时候,你自己却掉队,用一句比较熟知的说法就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等到质变的时候,只能看着别人的成绩犹如雨后的春笋,节节攀升,自己却处处瓶颈。那么这个阶段,或者整个考研阶段都很重要的一个特质就是坚持,千万不要虎头蛇尾。熬得住,坐得住。
这个阶段除了温故知新还要开始两件事情,习题+背诵。习题是为了更好的校验自己,弥补疏漏,背诵是为了能够完整的输出,而不是“这个问题我清楚,然后咿咿呀呀说了一堆大白话”或者只是,心里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却无法表述出来。做好这些,我们离成功就差最后一步了。
这最后一步是冲刺阶段,习题法我们必须清楚,有些题目是有固定的答题规律的,你不知道,别人却知道,人家能轻松拿到满分,你费劲吧啦的答了半天,还答不规范也不全面,这个时间,人家三道题都答完了,得不偿失。所以这个阶段要研究标准答案的思路,结构。而不是背答案。单纯的背,同样的题你能答,换个题就不能举一反三了,你就知道你背的一定考吗。所以,,规律除了老师会讲,我们也要自己摸索。我们这个阶段必须做历年真题,不建议真题过早的使用,除了满足你的好奇心,还有什么用,完全达不到它的价值,我要用真题模拟自己,在规定时间,我们可以完成多少,完成的有多少可以拿到分数,用真题检验你和这个学校的差距。除了真题,这个阶段,所有学生都会有勤思独家整理的背诵手册,自命题的是针对院校的,学术统考就是学术统考的;还有最终的模拟冲刺,这是一个命题的预测卷,如果你认真做了,考场上一定有意外的惊喜。
综上所述,你真的做好了我上面说的每一步,上岸的只能是你,因为只有你配拥有,考研想要不劳而获,投机取巧是肯定没有可能的。
以上是我今天培训后的心得体会,这也是这么些年勤思辅导心理学考研的经验之谈。希望可以指导此刻迷茫的你。
如果你想要咨询我关于目标院校备考难度的问题,欢迎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