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赏读(12)|| 江帆《在一首诗中缩写青海》
原创 2016-04-16 宫白云 诗赏读
江帆:作家、诗人。 仍秘密固执地活着、写着;仍以杯装酒,借诗还魂…… 原名杨彬,1968年生,少年从军。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出有诗集《海魄》(1988年)、《寂寞旅程》(1992年)、《江帆诗选》(2005年)、《退远》(2009年)。因创作成绩突出立过两次三等功。作品刊载《诗刊》《诗选刊》《山花》《中国诗人》等多种刊物,并入选多种诗选。
《在一首诗中缩写青海》
江 帆
透明的青海,那么多蓝的哲学谁能懂?
在那些高高村庄的嘴里,每一位佛都有一粒青稞
五月的雪水河边,那么多雪山的藏刀
那么多的念经的风、雪莲,那么多的泪滴的歌声
它们一一放下马匹,抱起羊群
《诗性的肌质》
宫白云
说到诗歌的诗性肌质,它是任何文学形式无从替代的,它更富有精神性,它可以直接到达灵魂的深处。所谓诗的“通灵”也正在于此。真正的“诗”是视象与幻象的紧密联系,充分利用意象,隐喻,象征等手法来表达思想与思维本身。它的瞬间性是其它文学形式所不能呈现的,诗是特殊的经验,它的词汇、语句或意象的感觉都是特别的,这些东西首先应该贮藏在诗人的心灵中,通过一系列“化合作用”最后形成诗。江帆的这首《在一首诗中缩写青海》就特别具有这种典型性。虽短短五行诗却呈现得气象万千,旷远澄澈,明净内敛,禅意、深邃都以一种自然性走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那些高高村庄的嘴里,每一位佛都有一粒青稞”如此箴言性的奇绝象征带来奇想性的层面,必定是一种巅峰。它介入的词语意义体现了诗人极致的深思熟虑。他让诺大的青海沉淀在自己小小的五行诗里,人生中的诸多的苍茫、沧桑也不露痕迹地包罗其中,诗性的多空间浑融裂变出诸多出乎我们想象的诗意。
《日子》
江 帆
哪里有行云流水般的日子,可以坐下来
等风,等雨,等道破时间里的神
和云一起迁徙……一双双芒鞋滚滚而去的路上
看山,看水,看无知的杂念
——更多不忍卒读的
渺茫的夜,卷起一张又一张令人崩溃的倒影
容忍着祁连山外,瘦小的骸骨
把被岁月掏空的人,留在神的家乡
《神性弥漫的“日子”》
宫白云
我对读诗的迷恋,有时甚至超过写诗本身。读诗不仅给我带来经验,更多的是那种现场感的共鸣与愉悦,当诗歌中的某段意境,某个意象,某种情绪,某个句子突然触碰到我的神经或心灵,我不仅会击掌叫好、反复的咀嚼,更会进入其中,参与创作。这时,我会想,这一段换作是我来写,我会怎么去写?如诗人江帆的这首《日子》。这样的诗是会离开诗人自己独自呼吸的,而我们通常所写的诗,尤其是如“日子”这样日常诗题的诗,往往就缺少这样的呼吸感。而诗人江帆之所以能够写得如此通畅、深入,我想是与他个人生命体验与深厚的人生感悟分不开,他把诗性与体验极好地统一起来。诗中弥漫的神性正是一日一日“日子”的存在。从没有一个日子渴望长成另一个日子,所以,每个日子应该都有一个内部的绝对关联,以及拒绝重复的本性。江帆把“日子”的这种属性化成更广阔空间的诗后,诗又反过来支撑着“日子”,让个我再留在“日子”中,成为“日子”亲密的知情者。读这样的诗歌是一种开悟与参与,另外,它的调式和语感也是相当值得好好参悟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读诗也是学习他人的好途径。
目录:
诗赏读(1)||西棣《已是化雪的年龄》
诗赏读(2)||路亚《在秋天——》
诗赏读(3)||王妃《肉欲厨房》
诗赏读(4)||蓝喉《无限之远》
诗赏读(5)||蒋一谈《截句40首》
诗赏读(6)||琴匣《安魂曲》
诗赏读(7)||天界《边缘和鸿沟》
诗赏读(8)||方文竹《周末,去了一趟北京图书馆》
诗赏读(9)||简明《手工》(组诗)
诗赏读(10)||弥塞亚《犹幻》
诗赏读(11)||张雪江《方向》
诗赏读(12)||江帆《在一首诗中缩写青海》
宫白云 :写诗、评论、小说等。作品散见于国内外各大报刊与选本。获首届金迪诗歌奖年度最佳诗人奖。2013《诗选刊》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著有诗集《黑白纪》。现居辽宁省丹东市。
诗赏读|一个人的视野,一个人的诗界
——摘自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