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元认知”能力的概念,早于得到APP李笑来老师的专栏,那时候不知道有这种叫法,不知道有什么样的用途。只是体会到观察自己的情绪流动时,确实存在这种认知之外的认知。特别是在自己有不好的情绪产生时,如果站在自身外围的角度看着它,“哦,我在生气”。对自己不带任何要求的观察,仅是看着它,就可以让愤怒的火焰慢慢烟消云散。
后来在得到李笑来专栏遇到应用在成年学习者高效精进领域的“元认知”,对此也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利用元认知可以观察自己的认知过程。看看自己平时是如何思考、如何在大脑的支配下行动的。不是单感受情绪了,而是可以像第三方一样客观、平静地观察到自身所有的起心动念、行为处事方式、事因、结果。
“当下的我为什么执行了大脑的这一命令”。
“又为什么用这种方式来执行。”
“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式我没考虑到。”
“元认知”可谓自身迭代的法宝。
今天更牛,读了罗玲老师的一篇育儿文章。真正决定成绩的不是智商、不是自控力,而是学霸标配——元认知。有点震惊。这种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东西都应用到育儿领域了。赶紧收藏加笔记。希望自己能运用好这先进的育儿理念。避免无头苍蝇一样的瞎忙活,不知道该从哪给孩子加油使劲。
罗玲老师说一个学习者的元认知程度越高级,他学习的效率越高,效果也越好。并在文中给出了哪些是孩子领域的元认知,孩子怎样利用元认知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发展元认知。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比笑来老师的意会更直接的给出了具体的内容和做法。值得我们家长朋友细读研究。这才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正确打开方式。
第一部分:元认知知识。知道有什么样的认知对学习更有利。
1. 对自己有关学习方面的了解:
知道自己什么情况环境下学习效率最高,什么时候容易走神;学习哪些内容轻松上手快,哪些科目内容需要额外多付出努力。
2. 对所学内容的了解:
科目内容的难易程度,和之前所学内容的联系,练习题是否适合自己。
3. 对学习策略和方法的了解:
我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怎样检验自己的方法是否得当,该去哪里找更适合的学习方法的信息。
第二个部分是元认知控制:就是说,你对自己学习过程的管理。
1. 规划:
完成任务的大概时间。怎样安排各学科的时间。先写体力活的生字,还是脑力劳动的数学。有没有低水平的重复。
2. 监控:
我真的在看书吗、还是盯着每个字但是在想别的;我刚刚花了半个小时复习,这些内容,我真的掌握了吗,还是只是走完程序,感觉自己掌握了,但其实一考就错;
3. 调节:
有了影响学习的负面情绪该怎样调节。付出努力了但是效果不好,究竟是努力不够,还是方法需要调节。
第三部分,家长该怎样引导孩子发展元认知。
1、平时鼓励反思和自省,与孩子一起谈论心理活动。聊天中把有关学习的观察问题提出来探讨。当然要注意谈话的时机,孩子压力大、心情烦躁的时候就不要在用这些问题轰炸了。
2、鼓励出声地想。这些自我对话也会形成习惯,下意识地在头脑中进行。慢慢变成自己的固定思维方式。
3、写日记、写学习记录和总结。
记录当然是个好习惯,因为写的过程中,你必然要思考,写可以让你的思维深化。
4、和年长的优秀学生交流、同学间交流
5、读书中观察人物的思想过程。
多阅读,孩子受益的不只是知识面,还有思维的深化,当然还有情感和心灵上的收获。
元认知,就是头脑里的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它负责监管学习活动的整个流程,去思考这个流程里发生的情况,看看哪里有问题、需要改变。它不仅能帮孩子提高效率,更能防止走过场、虚假掌握等现象。
感谢罗玲老师的分享,为焦虑的家长提供了一个具体实用的育儿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