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摩拜单车完成D轮融资,金额超过2.15亿美金(折合人民币15亿),最新估值并未透露。但规模比9月底C轮整整大一倍,从资金需求上理解:或要进军更多城市(包括新提出的新加坡计划),或是C轮支持下进军的北深广等地出现“水土不服”急需输血;从资本方角度猜想:新参投的携程恐怕是协同度最高的,摩拜的故事或许能为其“续命”。
然而我是一个对此轮“共享经济(尤其单车)”非常质疑的人。
今晚骡子所写也多少触动我:曾经众星捧月的徐静蕾、韩寒,到前几天跨年演讲的罗振宇,本质区别何在?事物的本质或许一直都很简单,除去因技术革命所带来的颠覆性变化,更多时候是逐步迭代,使得最后的产物与原型有了较根本的不同。
回到摩拜,我尝试简单理解其为单车租赁业务:同样按时计费,同样预缴押金;不同于uber的“车主share空座赚外快”,“共享单车”的运营方即是交易方,而且必须是标品,也意味着能进平台的玩家只能是原有的公共单车公司或单车厂。聪明的我,我来告诉我这TM的哪里共享了?那餐厅叫共享餐饮?快递叫共享O2O?航空叫共享飞升?什么加个共享就黄金万两了?这和两年前的“互联网+”、三年前的“行行O2O”有啥区别?
说完商业模式,再来看看技术。虽然我不懂太多细节,但低频、短距离数据,既未能勾画出用户具体行径路线,更不能像uber一样用来做自动驾驶。
最后是我最大的疑问:盈利拐点何在?用户留存稳定、扩张结束后的租金流水?回到老路的广告推广?卖个理财?还有人说大量押金留存,可用于投资理财…难道VC们看好这家公司的投资能力?那创始人干嘛不直接自己去做募资做风投呢?(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下英国某公司在当地做的类似单车出租项目,数年来未盈利已经行将就木)
我来猜个结果:合并以控制扩张成本、构建平台壁垒,然后安心出租单车,时不时搞个发布会“进军”下海外或者公布下数据总量,最后被某家上市公司收购(单车厂和旅游出行相关能带来陌生人流的),众多投资方得以退出。
所以这份原味板烧肉夹馍,也能卖2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