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忧心忡忡地来找我,说孩子在学校被老师给拽伤了,并附刚刚拍的照片:
现在的事实是,孩子的确受伤了。不确定的信息是,孩子是被老师打的吗?
我向老哥确认:确定是老师做的?
老哥说:嗯,孩子犯错了。
我问:你想怎么做?你的思考和计划的做法是什么?
老哥解释:不是打,是拽领子。我跟孩子沟通了。没有好的做法。孩子怕,不让我去问老师。
我再次确认:你目前仅通过孩子获知,是老师做的吗?
老哥:是,孩子都说清楚了。
已有的情况小结一下,孩子犯错,老师拽孩子的衣领,把孩子的胸口拽出了不可忽视的伤痕。且孩子害怕,不愿意家长去问老师。
于是,我开始给出自己的建议。如果是我,我可能会这么做:
1、告诉孩子,任何人都不应该用暴力来对待你。暴力是不对的。暴力是对你的一种伤害。你必须要保护自己。今天你把这件事告诉爸爸是对的。爸爸会保护你。
这是帮孩子建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方法,给孩子安全感。
老哥补充:我担心毕业班老师暗中使坏怎么办……
2、问问孩子,老师当时是很生气吗?是只有你一个人还是其他同学也一起受到惩罚?会向孩子解释,老师也好,大人也罢,包括父母,谁都不会100%没有错。这位老师可能非常生气,急怒攻心,导致很冲动,就产生了暴力这样不好的事。
这是帮孩子认识到人无完人,老师、父母都有可能做错。且这种做错一般是由于情绪导致的冲动。这并非让孩子原谅老师,而是让孩子认清“不完美”和“情绪-冲动”反应链这些现实。
老哥补充:别人也惩罚了,打一下或弹脑袋。
3、问问孩子痛不痛(尤其洗澡后),帮孩子处理下伤口。即便伤口仅仅皮外伤无需处理,也可以喷一些药水或药粉,作为一个仪式,让孩子感到安心。
这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用行动来向孩子表达爱与关心。给予孩子更贴切的安全感。
老哥补充:这点我没想到。孩子他妈妈上夜班走了。
4、今天这样做就足够了。等到第二天,关心孩子的伤口好没好,不要只问还要检查看一看。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后,再装作轻松地询问孩子,是否能理解大人的不完美,以及有情绪之下的冲动是魔鬼这件事。然后可以和他探讨一下,如何更好地自我保护。比如尽量不要做激怒大人的事,或者如何反应能降低对方的愤怒等等。
这是复习和强化第一天的三步,同时让孩子认知与亲子关系再进一步。
因为老哥的补充及国内学校体罚之普遍现象,我额外强调:我谈的只是我们作为父母,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和孩子交流。至于事实真相是什么,以及你是否要背着孩子和其他家长一起向老师施压来解决老师的体罚问题,那是你自己的事儿。
上面每一点,注意我所说的重点是要达到的沟通目的,而非形式过场。视孩子的接收能力,和亲子关系在这方面的铺垫,尽可能把沟通的目的达到。既然是沟通,要让孩子接收到才算到位。
如果某天你自己也有情绪爆炸,可以趁机再和孩子说一下大人的不完美,以及任何人都会有情绪,某些情绪会让我们冲动。而你的生气,其实是因为太爱孩子,太希望孩子做得更好,或为孩子着急之类。让孩子体会你情绪背后的“爱”,体会到父母的不完美,以及父母尊重事实并寻求进步的努力。这能缓和你们之间可能的小心翼翼,或开始转换你们惯有的沟通模式和身份定位之类。
老哥说,好。先去给他处理一下伤口,再和他聊聊。
我回复道,嗯,那我晚点把这些整理写个文章。但不用看我的文章做事。而是揣摩思路和策略即可。帮助孩子认清现实,表达对孩子的爱,并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是父母的最高原则。我倒是会说,常常也做不好。
老哥说,你谦虚啥?
如需转载或引用,请通过这篇文章的 PRESS.one 智能合约购买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