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一个酷热的夏天,收到恩师Z的噩耗。一时之间情绪比较激动,我与恩师一别十年,却没有在毕业离校之后回去看看他。不曾想,今天他就这样走了。
求学二十年以来,接触过的老师也有好几百了吧。其中,受到过许许多多老师的垂青、错爱。回头再看,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恩师也跟我说过,要放下所有的感情包袱,才能走的更远,不必挂念这么多曾经的老师。恩师说的对,有些事情他们是当做职业来做,而对学生的影响却是一生。但我不曾想这么快就要送走一位恩师。
成长环境让我养成了内敛的性格,大学以前甚至都羞于开口说“谢谢”,更多时候喜欢把情绪放在心里。很多事情,当时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只是后来回想起来感觉有些遗憾。在大学第二年的教师节,给Z老师打了电话,送去节日的问候,并对多年前的教诲表示感谢。这也是毕业之后唯一一次私下交流。因为大学第一年的教师节我正在参加新生军训,无暇顾及。Z老师当时很开心,跟我简单聊了几句,彼时我还很羞涩,我们的通话时间很短,却依然有冷场的趋势。我现在依然记得Z老师当时对我说过,像我这样的寒门学子,一路走来,肯定会受到很多老师的指导和关怀。他让我把这些感情包袱抛开,努力让自己走的更远。
等到大约八年“抗战”之后,我经历过本、硕、博的许许多多的老师,学会了新的知识、更多表达的勇气和技巧。对于后面遇到的老师,有的时候会在心中默默地感激,有的时候会偶尔发去邮件问候。而对于Z老师,却再也没有机会去问候一声。
高中离校时,乡村的信息不太发达,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工具可以交流,我性格本身也不算外向。以前的家庭条件也没有电脑网络,信息闭塞,很多时候都是靠着“三分命七分运”往前走,所以基本上毕业就“失联”了。这么多年,自己一人在外,总想着没混出个样子来无颜见江东父老。到今天,我已经获得了中国的最高学历,但依然是物质上的一无所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也许是我最大的收获。而此时却不得不开始面对授业恩师的离去。
几天后去参加葬礼吧。在这个年纪多数同学都在为生存挣扎,我虽然一样贫穷,但是时间充裕,作为代表吧。对别人的生活,也不便评价。
这就是生活。
在49岁的年纪,Z老师离开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