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哪有什么育儿经,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更何况那拾叶的孩子。
要说起育儿,做为两个孩子的宝妈,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要做减法。当今社会,养个孩子太难,作为父母,我们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可殊不知,这种压力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给我们的孩子。
又或许是人到中年,我们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梦想,只有培养好孩子,是我们最明确的、最直接的、永不会放弃和遗忘的目标。于是,我们用力过猛。
01 少焦虑
几年前刚生豌豆的时候,作为新手妈妈,我充满了焦虑,一点小事都能让我忧心忡忡,无法忍受照顾婴儿过程中的任何小瑕疵。与其他宝妈见面了也是吐槽大会。老人带孩子普通话不好要焦虑;说话带叠字也要焦虑,“吃饭饭”,“洗手手”听到这些分分钟要崩溃;是孩子哭了抱起来?还是孩子不哭再去抱?书中的说法总是不停的变,哭了抱会娇气爱哭,哭了不抱会伤害幼小的心灵,可那是我们的孩子啊,一个小可爱在那哭个不停,做为妈妈,抱不抱还要听别人怎么说?看书中怎么写?
生了二宝小米,不知道是因为太忙没有精力了,还是因为熟悉了,我再也没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焦虑过。又或许想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长大,这些曾经看似重要的小事儿,也都不是事儿了。我们也该想想怎么用有限的精力去更高质量的陪伴孩子。
焦虑少了自然开心,妈妈发自内心的开心是能传递给孩子的,父母和谐的相处更是对孩子影响深远的,又何必焦虑那些细枝末节?
02 少唠叨
孩子慢慢长大,转眼豌豆小米都上幼儿园了,我也慢慢的从那个焦虑的妈妈变成了爱唠叨的妈妈。不好好吃饭要唠叨,看电视时间长了要唠叨,动作慢了要唠叨,吃东西不洗手要唠叨,写作业坐不住板凳要唠叨…
更可怕的是,我感觉这种唠唠叨叨要持续一辈子了,伴随着孩子的学习时期,成长期,叛逆期,长大成人,工作娶妻生子…
唠叨是病,一旦开始了就停不下来。
说的多不如做的多说的少,说的声大不如严肃认真声音小,抱怨多不如以身作则规则定好。
03 少攀比
攀比和唠叨一样,也是从娃一落地,不知不觉的就比了一辈子。刚出生就开始比体重,再比吃饭,比学习,比特长,比学历,比工作,比买房,比婚姻…
看到一个很有趣的段子,假如婴儿也有朋友圈,那他一定这样发:“今天妈妈碰到邻居阿姨,听说她家宝宝一次喝200ml牛奶,三小时喝一次,回家就开始逼我多喝多喝,我都要喝吐了,我妈真是疯了…”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多元函数,有着不同的系数和变量,又何必去攀比那几个简单粗暴的KPI呢。
最可怕的是,因为攀比而焦虑,因为焦虑而唠叨,因为唠叨而更加焦虑,它们就这样充满着我们的亲子关系。
不是育儿经的育儿经,就是放轻松、做减法,把握人生方向,教育做人原则,鼓励勇敢尝试,家庭和谐快乐,除了这些,其他的都尽量简单吧。
04 多理解
见过很多亲子关系僵成冰的家庭,大概多是因为互相不懂得。父母永远应该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因为孩子身上长满充盈着父母那强大的基因DNA。孩子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小心思、一些性格特点、那些脆弱或倔强,作为父母若认真体会,都能或多或少找到些自己的影子。
豌豆和小米,两个天生性格差别很大的孩子,却大多能从我们身上找到些原型。这让我们对他们的优点更加了解,也对缺点更加包容。豌豆是个泪点特别低的孩子,估计是随了我,我小时候也是很爱哭的,长大后看个电影也哭的稀里哗啦。当我懂了这一点,我不再强求他,男孩子爱哭又怎么了?作为大人尚不能做到,又怎能强求一个孩子。
“三少一多”是我这几年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感受,作为父母,也是要不断体会,终身成长。上天赐予你可爱的宝贝,他们是那么独一无二,我们悦纳这一切,做好自己,不断成长,理解陪伴,轻松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