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乡镇(街道)处于最基层,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明确乡镇(街道)职责,形成事权清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保障有力的乡镇(街道)权责体系,对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明确乡镇(街道)职责,是实现事权清晰的关键。长期以来,由于职责不清,乡镇(街道)往往面临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困境。各个部门的任务层层下压,导致乡镇(街道)工作人员疲于应付,工作效率低下。只有明确乡镇(街道)的具体职责,划定权力边界,才能让基层干部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避免职责交叉和推诿扯皮。例如,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明确哪些是乡镇(街道)的主要责任,哪些是配合部门的工作,使各项任务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
责能相适是确保乡镇(街道)有效履职的重要保障。乡镇(街道)的职责与权力应相互匹配,不能出现有责无权或有权无责的情况。一方面,要赋予乡镇(街道)必要的执法权和审批权,使其能够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在一些涉及民生的领域,如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卫生等方面,乡镇(街道)可以依法进行监督检查和执法处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乡镇(街道)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其能够胜任所承担的职责。通过责能相适,让乡镇(街道)有能力、有底气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履职顺畅是提高乡镇(街道)工作效率的必然要求。要建立健全乡镇(街道)与上级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上级部门在下达任务时,要充分考虑乡镇(街道)的实际情况,避免一刀切和形式主义。同时,乡镇(街道)也要积极主动地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争取支持和帮助。此外,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比如,建立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让群众可以在网上办理各种事项,减少办事环节和时间成本。
保障有力是乡镇(街道)履行职责的坚实后盾。一方面,要加大对乡镇(街道)的财政投入,确保其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和人员经费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乡镇(街道)的机构编制保障,合理配置人员,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同时,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基层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明确乡镇(街道)职责,形成事权清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保障有力的乡镇(街道)权责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筑牢基层治理的根基,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共同期待乡镇(街道)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