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的学习(一)
——二年级语文课《花婆婆》
好的教学,从清晰的学习目标开始。教师的教,在于确定学习目标,并设计出能够达成学习目标的学习活动和评估。上课铃响的那一刻,教师的教结束,学生的学开始。
此谓课堂效率,此谓学生的学习。如果学校的价值观是为了学生,课堂也必须遵循这个价值观。
(1)设计学习目标、学习活动与评估
上过很多次《花婆婆》,大多是作为一个故事讲给孩子听。研究的着力点,更多在什么时候讲这个故事,以及如何讲——作为一个讲述的绘本故事,这样的目标没错。但是,当这个故事成为学生学习的文本,目标就要重新定位。
我把故事重新读了两遍,这样来定位目标:
1.学生将能够流利、正确地朗读故事。【注:流利是第一位的。不过度聚焦于朗读时的添字、漏字。】
2.学生将能够认识课后的生字。
3.学生将理解故事主人公不同时期的四个名字,并概况她在不同时期做的不同事情,懂得每一件事都是让世界变得美丽的事。
4.学生将能够写出一篇文章。或者写下自己的愿望,或者根据故事结构写下自己的个人小传。
这四个目标,前两个是每一节语文课都要达到的目标。第三个目标指向阅读能力,第四个目标指向写作能力。读写能力目标,每篇课文都分别确定一个,保证课堂的着力点不分散。
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我做了如下学习单。每一个学习活动,都直接对应学习目标。不设计与目标无关的学习活动。
(二)学生的课堂学习
有了这样的学习单,课堂就不再是老师在教,而是基于目标的三重对话。
有一个细节值得记录一下。一走进二三班,孩子们马上认出我:“你就是一年级给我们上《小黄狗》的老师吧?”啊呀呀,孩子们马上打着节奏背诵了一年级的那首儿歌。眼睛里的光啊。一个孩子忽然醒悟:“那次上课,你的心都碎了呢!”竟然这样的细节都记得!那堂课,黑板上画了一颗心,用来做评价的。
孩子们上过多少节课,又能有多少节课被他们所记住呢?
转身,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几行字:
学习目标:聆听与对话
和老师、同学对话,和故事对话,和自己对话。
对话的前提,是聆听!
于是,整节课,以对话为素养目标,围绕学习单展开,落实语文能力目标。当进行到核心环节——阅读理解时,几个孩子到台前分享自己的观点,其他孩子在安静聆听,有不同的意见的就发表;同时,所有孩子一边听一边修订自己的学习单。这时候,我能感受到的课堂氛围是每个孩子都在学习。有的老师说,还是发言的学生少了啊。我觉得,真正的学习,不是以发言多少来定夺,而是以每个孩子是否真正聆听和对话来判断。会听,善于对话,必定越来越聪明。当然,老师不着痕迹地挑逗孩子的思维,让对话真正产生,是课堂美妙之处。
当孩子在谈自己观点,或者补充别人的观点,或者有不同意见时,我必定把他们打回文本,学会一次次和文本对话。
最后,我通过PPT出示了我的学习单,并再一次强调,只要你有充足的理由,就保留自己的观点。
这时候,下课铃响起。我故意说,还有一个写作挑战呢,咋办呢?孩子们乐呵呵地:“继续上继续上!”有一个孩子竟然这样回应:“见你一次挺不容易的,下一节课就继续上吧!”哈哈,我当然知道,下一节还是语文课!
(三)写作大挑战
写作大挑战之前,先完成结构图。班里30个孩子,有五、六个孩子还不能理清结构,但结构图做得很认真,我都给了三颗星。
其他孩子的结构图清清爽爽。有一个孩子说:“我喜欢我的学习单!老师,你能不收上去让我自己保存吗?”
学习持久的快乐,永远是成就感。
写作练习之所以设计两个,是照顾到不同孩子的写作水平。
(四)结语
基于标准的学习,关键在于标准的确立。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体现在这里。回到原点,还是语文老师的文本解读功底。对我而言,低段没有什么障碍,高段还真是大的挑战呢。
同时,如何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如何设计学习活动时同时设计评估,如何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学习上的成就并愿意不断挑战——很长的路要走!(这句套话怎么听着那么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