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女儿》是一部人物传记艺术影片,这是一部特别适合女性看的传记片,该影片7月2日陆续在全国院线上映。
2019年中国第六代导演陈苗女士,历经6年的采访与拍摄,将周采芹这个传奇的东方女性一生的跌宕起伏以声画的形式展示在观众面前,让大家更加立体的了解这位传奇的老太太那不平凡的一生。
或许你并不熟悉这个名字,但是提起中国京剧泰斗周信芳,许多老人都是非常熟悉的。周采芹传奇的开始就是她有这样一个出名的父亲。
或许你还是不了解周采芹,但是提起《007系列电影》、《艺伎回忆录》、《惊天魔盗团2》、《新红楼梦》、《神盾局特工》、《实习生格蕾》,这些有名的影视剧,当中都有她重要的戏份。
从17岁独创英国,到83岁依然活跃于荧幕之上,从第一位英国皇家戏剧学院的中国学生,到第一位美国艾美奖终身成就奖;从一开始留学时期的不被看好,再到第一位伦敦和纽约两地领衔主演舞台剧的亚洲演员;她一路创造了许多奇迹。
而在风光无限的背后,从碧玉年华到耄耋之年,周采芹都经历了什么?在《上海的女儿》中都会得到答案。
周采芹的朋友们说在生活中她并不是个好相处的人,甚至她自己也很清楚不是个好妻子与好母亲。但是她的确是个有强烈追求的艺术家。
她对舞台有执念,对艺术有要求,对人生有独立意识,这些都源自于她的父母。
父亲是她与舞台分不开的缘起。母亲则是她作为独立女人的坚强后盾。
翻看京剧名家周信芳的简介,周采芹是他与沪上名媛私奔后的次女。周采芹的母亲裘丽琳是上海滩天宝银楼的三小姐,为了戏子私奔轰动全上海,在那个时代已经是独立女性的代表。
裘丽琳作为周信芳的第二任夫人为他生了四个子女,每一个都被她送出国深造。
母亲从小灌输给周采芹的是不要只盯着嫁妆,要独立、要学习、要争气。
从17岁孤身来到英国,周采芹带着母亲送的一块欧米伽金表,时刻以上海大家闺秀的姿态面对世人,从不被同学认可,到红遍英国,是父亲给的戏剧梦与母亲给的独立意志让她在西方世界打开了天地。
面对两次婚姻的失败,周采芹的母亲对她说"年轻人不怕选择,重要的是能够负责"。这让周采芹重新认识自我,再也没有结婚,一心在戏剧的路上孤独而自由的行走。
母亲给她的金表她从不离身,在最困难的时期陪她渡过,在风光无限的时候也从不离弃,那是母亲给她的念想,也是她继续自由的动力。
阔别多年,母亲一人到伦敦看望子女,四个子女从各处飞到伦敦,那一次是他们母子间的最后相聚。
周采芹红遍英美,经历了人生中的巅峰时期与无数追捧,也经历了人生低谷与死亡擦肩,行走在死神的边缘,游离于崩溃的瞬间,最终母亲与父亲在天上的指引让她醒悟,她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一切都了然。
周采芹17岁离家之前,在书房中父亲送了她一本《文天祥》,那是父亲自己写的剧本,也是被日据时代禁演的作品,父亲告诉她"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那是他们父女的最后一次对话。
人到暮年,回首一生,才恍然发现终于可以和最亲近的人对话,终于可以了解他们,但是他们已经不在了。
1980年周采芹被曹禺和金山邀请,成为中戏自早年莫斯科艺术学院撤走专家以后,第一位回归的"外国"老师。
她终于在阔别28年后回到了故土。在上海的老宅中,一向不信命的她对着父亲的遗像磕了头。那是最后对父母的留恋与对故乡的想念。
创造了许多第一的周采芹,如今依然活跃于银幕之上。小的时候要为戏子的女儿争气,如今白发苍苍要为老年人争气。
她浑身充满能量与激情,为着自己热爱的舞台与银幕继续抒写着自由的人生曲目。
《上海的女儿》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观众,你可以从中看到一个女人的成长史,一段历史的演变,一个明星的诞生和一个老人的希望。
"人生本是戏",这位仍然在表演艺术之路上坦荡行走的上海女儿,会激励无数自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