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
【感悟】
本章是儒家修身立德的座右铭。
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墓碑上刻着:“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成为孔子的弟子是幸运的,不需要“时光倒流”,而是立足于当下。
一、见贤思齐,内在之美必焕发于外
孔子的“见贤思齐”是提升自己简单易行而有效的方法。
见贤思齐,重在我当学习,与之“齐”等。能不能齐等,要看努力的程度。
东汉末年,有个品德、学问都很高深老师,叫郭泰。当时有个叫魏照的人,听郭泰讲课后,就把行李搬来,整天和他住在一起。
郭泰就问他:“听完课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而非要和我住在一起呢?”魏照说:“能找到一位传授知识的老师很容易,但是能找到一位像您这样教自己做人的老师却很难。我天天和您在一起,就是要学习您做人的高尚品格啊。”
郭泰很感动,尽心竭力地教他。魏照也逐渐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志向远大的人。
像魏照这样的学生是很难得的:看见别人好的品质,就一门心思向他学习,勤奋努力直到赶上他!
人有向贤之心则能改变气质容颜,人的神态不由自主地与内心行动相与为伴,久而久之,则成气质。故内在之美必焕发于外,佛陀所说的“相随心转”也是这个意思。成天想着“人人皆为我师”,就会有安和慈祥相,成天看谁都不顺眼,就会有凶神恶煞相。
二、见不贤而内自省
由于社会善恶共存,人自身的局限性,其广度、深度毕竟有限,人如果能懂得及早“见不贤而内省”,反省不理智之思、不和谐之音、不练达之举、不完美之事,都会成为“修己安人”的好人,精神痛苦就会少很多。
成本最低的财富积累,是把别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教训。青年人如果能反省自己,还能善于从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那绝对是令人钦佩的。
“思齐”是纠正个人的偏差,提升自己的最佳途径,从而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矫健,“反省”是一种从觉悟到实践的过程,把反省的思考付诸于行动,才会天天进步。人往往享受的就是这样一种“自炼”的过程。
从别人身上看自己,比从自身看自己看得还要清楚。一个人要能够时时检省自己,在看别人过失的时候,也别忘了多检讨一下自己。
宋朝学者杨万里在《庸言》中写道:“见人之过,得己之过;闻人之过,得己之过。”这是一种观照他人的自省与自律。你有没有在看见别人错误的时候发现这是你的影子?
三、善恶皆可为师
古人云:“善者可以为法,恶者可以为戒。”善恶皆可为师,择善而从,其不善者可以为戒。你看见别人的过失和是非,就要赶快去反省,这就是修行。每逢看见别人的过失,便是自己一个长进的机会。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七章上说:“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善人可以做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可以做善人的借鉴。如果不善人不尊善人为老师,善人不吸取不善人的教训,这种人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糊涂。这是一个精要深奥的道理。
老子主张向一切人学习,不仅向好人学习,而且还要吸取不好的人的教训,把坏人作为一面镜子,不使自己犯同样的错误,实际起一种反面教员的作用。
如果我们不懂这修身立德的秘诀,见到人贤,就心生嫉妒,烦恼;见到不贤,就生傲慢,看不起人。生的都是烦恼。
要知道,我们善待的人,都会成为来帮助我们的人,成就我们的人,教化我们的人,有了这样的情怀,我们就不断的提升了。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我弘扬《论语》的人文情怀,如果觉得有所赞同,别忘了加“关注”哦,我们一起传播!有什么感悟、建议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学习《论语》,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和福气!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大家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