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重新认识了"做到”

2017,5,26

一本完整的书放在那里,一口气读完,固然很爽,一个专栏,每周看,“拖”上一整年,虽然不如“一口气”读完那般(酸)爽,却也有另外的好处…… 我们这个专栏的内容,本质上是需要读者自己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思考、去行动、去反思、去改良的,所以,没有时间的延伸,就失去了不少的意义,甚至连味道都可能发生变化。

2017 年1 月1 日的文章里,我向大家介绍了我杜撰的一个概念: GAFATA 。有多少人看到了,想到了,最终做到了呢?十五六万订阅读者中,起码有1/3 并没有看到,你信不信?因为他们订阅这个专栏之后,把它变成了“積ん読” —— 这是个日语词汇, tsundoku ,指那些买回来堆在那里还没读过的,或者后来干脆不看了的书…… 剩下2/3 的读者,看到了,也动了心思,有多少人最终拿出钱找到了方法买到了GAFATA 留在自己的账户里呢?有多少人在过程中因为麻烦到后来就算了呢?我们无从得知,虽然不一定很多,我猜我们的读者里一定有一些人,“折腾”了一下,现在手里真的有一定数量的GAFATA!——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差异的产生过程。

这就是“时间的力量”,不论是正面还是负面,它都会展现出巨大的能量。

一个想法,如果放在那里不去践行,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的吸引力会逐渐变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大部分所说的“等到...时候,我就....”的句型,最终都以不了了之而告终,因为即便你等到了那个时刻,可能想要做事情的心情也没了。更何况,有时候你可能永远也等不到那个时候。

相反,如果你有一个想法,虽然现在还不成熟,自己的能力也不够,但就是愿意先做起来再说。今天做一点点,明天做一点点,最终日积月累下来,可能的结果会比想象中要好得多。

同样的时间,一个用来等待,另一个用来践行,两者的差距可能是天壤之别。差别能有多大呢?

四五个月过去了,让我们看看GAFATA 的表现吧。

GAFATA 的平均增长是24.45%,而同时期的纳斯达克指数增长只有10.66%,GAFATA 中这段时间里表现最差的Google,都要比纳斯达克指数增长多出50%!如果在元旦前后,你已经买到GAFATA,假设你的本金投入是100 万人民币,那么在这段时间里,你的“睡后收入”已经足足有24.45 万人民币了—— 并且,我们的读者里一定有人得到了这个收益(虽然人数不会很多,虽然本金数量不一定)。

若是你暂时还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做投资倒也罢了,若是你实际上有却只不过是因为“怕麻烦”而中途放弃了,或者当时干脆是想想而已,后来是“没想到真的能涨!”,那么,请问,没有那些收益,该怪谁呢?

想到(知道)、学到、做到,各自之间有着很远的距离,形象地讲,相差一个巴菲特,或者无数个李笑来……

成长究竟是什么呢?成长的定义很简单啊,想到之后做到。如果想到之后不会的话,那么就去学,学到之后再去做到。很多人的生命最终为什么意义不大呢?很简单啊,想到了、说到了、知道了、学到了,可惜最终并没有做到,于是,不了了之。

所以说,没有什么比“践行”更重要的了,我很喜欢我们的一个读者的留言里的一句俏皮话:“人至‘践’则无敌”。确实如此。

阅读这个专栏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可能就是这一类的读者:

通过一次简单的践行后,真正感受到行动力量的读者。

尤其是当他过去没有过类似的经历时,这样的感受将更为强烈。

就像古人说过的那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哪怕你做得并不多,你做得并不好,只要你开始行动了,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的东西,学会的经验都会和其他人有非常大的不同。

千万不要觉得现在开始就晚了。

想想看,今年刚开始的时候,你是不是也觉得已经晚了呢?现在过去了将近5个多月,结果如何?既然当初那个“已经来不及”的想法并不准确,那现在你还要不要开始行动呢?

我猜,这可能是你能在“全民讨论知识变现”的过程中能见到的最好的、最惊人的“知识变现”的例子了吧?

如果不仔细研究的话,“知识变现”这个词汇看起来没什么毛病。理论上来讲,古今中外的几乎所有人都在想办法通过知识去变现,你说你读个学位出来找到薪资更高的工作,算不算是知识变现?今天就算你种地,懂不懂现代化的工具使用,结果都不一样,这算不算是知识变现?在古代,你的家族有传男不传女的秘方,乃至于生意就是比别人更好,算不算是知识变现?哥伦布找女王融资后来找到新大陆,算不算是知识变现?

所以说,“知识变现”根本不是什么新现象,它一直就在那里啊!只不过,长期以来,相当大比例的人群从来都操作系统混乱不堪,于是,他们分不清“上学”和“学习”,“信息”和“知识”,“知道”和“做到”等浅显概念之间的或细微或重大的区别,乃至于蠢到相信“知识无用”的地步而已。

不过,若是看大趋势的话,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

一切的知识都正走在通往免费的路上……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任何一个有着正常学习能力的人,都可以通过Google 抵达大量的知识入口,比如Wikipedia,比如Quora,比如Youtube,比如Stackoverflow…… 若是你完全不懂英文,只能用中文,那你起码还可以用百度抵达知乎和优酷土豆—— 最新希望不是每个人都成为魏则西。

而“被死亡”的传统出版业,最近正在复苏,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买书看,可为什么人们买书多起来了呢?除了“比过往更注重知识”之外,很可能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生活必需消费”在收入中的占比正在逐步降低,也就是说,虽然书价好像是涨了,但,相对于涨得更多的收入来说,其实是“更便宜”了,于是,人们买的就多了起来。也就是说,连需要纸张成本的“印刷版知识”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廉价。

所以说,知识本身,变现能力并不是很强;甚至,从大趋势上来看,正在走向变现能力趋近于零的路上。更何况即便是知识,还分正确的知识和错误的知识呢,即便是正确的知识…… 还记得吗?我们认真讨论过一个论断,正确本身并无太大价值,因为你正确的时候大家也都正确,那么就没有任何相对优势。若是正确的同时,还能特立独行,那就很可能有很大的价值。

能够变现的也不一定是“认知”,知识放在那里很难自动变现,对同样的知识有了认知之后,也不一定能够自动变现。没有什么例子比GAFATA 更精准、更惊人的了,你看,同样的、正确的知识传递给了同样的一个人群,结果呢?结果跟过往我们在教育场景里看到的没什么区别:总是只有少数人真正受益,总是有绝大多数人不了了之。

大家可以随机做一个调查,问问周围的人有没有“拖延症”,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无奈笑一笑,表示自己是个“患者”,而且可能病得不轻。

但真实情况通常是什么样的呢?

一件事情,一旦你开始做了,就会发现多半和你之前想象的不同。在那些你认为可以轻松搞定的地方,可能会碰到意想不到的问题;而那些你认为无比艰难的节点,又可能比想象中进行得更顺利。

那么,真正能变现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

我想,能够真正用来变现的,事实上是“认知差异”:

- 面对同样的信息、知识、现象、事实、数据等等,

- 人们不仅对它们的认知不同,比如,有少数正确的,有大多数不正确的—— 这里有差异;

- 而且,即便是在认知正确的群体中,还有认知高度、认知深度的不同—— 这里还有差异。

读者在这个专栏里看到的例子已经“无数”了:

- 面对同样的一个概念,“法定节假日”,我和绝大多数人的认知差异很大,最终大到我的“长期”比别人短一半的地步。

- 面对“时间管理”这个概念,我和绝大多数人得到的结论截然相反,我意识到时间是不可管理的,于是,不仅自己的行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干脆写了一本书,《把时间当作朋友》,在赚到很多稿费的同时,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路径。

- 同样是思考“创业”,这个专栏之外的很多人听都没有听说过“成长率”,那么,你和他们之间对于创业这件事儿认知差异能有多大呢?

- 与我一样,在同时期“撞见”比特币的人其实有很多很多,但大多数要么没买,要么只买了几个而已,要么买了很多却早早就抛掉了…… 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对同一个东西的认知差异很大造成的。

我们的认知总是存在一些偏差。所以如果你碰到了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

撸起袖子,先开始着手做。

这样做起码有两个好处。第一,你不会为了难度不高,甚至根本不存在的困难而忧虑;第二,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到真正困难的关键点上。说白了,“开始做”就是效率最高的解决问题的手段。

这其实也是最终决定每个人能够取得成绩的关键因素。

人与人之间,认知差异是巨大的,弄不好大到物种间差异的地步。生活中,经常有人拿“你连这个都不知道?”或者“这个你才知道啊!”四处刷存在感,这本身就很可能是“巨大认知差异的表现” —— 因为,他们不知道,“知道”(即认知)本身事实上作用并不大的;真正有作用的是,比别人更有高度的认知,或者比别人更有深度的认知—— 用我们这个专栏的专门词汇来讲,就是,“ 升级过的认知 ”;而真正有巨大作用的,是“ 经过多次升级的认知 ”。

也许你好奇了:不断升级的最重要工具是什么呢?还真的有个答案:

行动中的思考。

很多的时候,单纯的思考,不仅价值不高,能量也不足。事实上,“纸上谈兵”说的就是这个现象。用行动刺激思考,用思考改良行动,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在行动中产生的思考,不仅质量高,数量多,意外惊喜也尤其多—— 很多想法,很多总结,很多灵感,若非正处于行动之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这一点,是那些疏于行动的人永远不能理解的事情。

就像李翔老师的文章里曾经说过:

业余者才讲灵感,我们专业人士只是每天早上准时开始工作。

人和人之间拉开差距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此。想想你过去做成的事情当中,有哪些是依靠心情的?比如心情好就做一做,心情不好就不做;又有哪些是迫不得已,只能硬着头皮做下来的?我猜后者的数量远多于前者。

也许我们不需要成为专业人士,但是模仿专业人士的样子,能够让我们成长得更快。很多时候,我们就是通过这种“装模作样”,最终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我自己经历中印象最深刻的这方面的例子是这样的:

当你握住一个资产,等到它涨过 100 倍之后,别人所关注的涨跌一个点,对你来说就是一倍 —— 每涨一个点就是多一倍!

按理说,这是个极其简单的事实,也只需要最基本的算术能力,就算想到也好像没什么稀奇的。可说实话,在我做到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个点!我也必须承认,在此之前,即便想到,很可能无论如何也不会在意它的意义。而后来,知道这个点,“惊”到了我,也对我后面的行为模式产生了巨大的指导意义…… 但,对那些涨个百分之十就握不住了的人来说,我把这个“不仅极其重要,甚至在做到之前根本想不到的道理”告诉他们,又如何呢?并不会改变他们的行为模式,因为,他们正在思考的是“他们的行为模式所刺激出来的思考”。

没有践行,就没有可变现的东西;没有行动中的思考,就没有真正有价值的认知升级。没有认知升级,就没有认知差异;没有足够的认知差异,就根本不可能白手起家—— 是啊,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凭什么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378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56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702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59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63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36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49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79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69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38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59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03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5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6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5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01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9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