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思心舞
如果从去年12月1日日更开始算起,我在简村被算进“日活”分子的时间不到半年,所以,更多的简村故事还是自己的初期摸索。但这些已经零零星星在大小两个号里发布(见@丹思心舞 与 @新的遇见 【慢玩简书】)。今天,要投进“印象简村”专题的又写些什么呢?
简村是个大熔炉,不同的写作者、读者、合伙人、运营人,各异的文体、文风,让人应接不暇,但我想只有当我看向庞杂背后的基调、结构和流动趋势,才能真正将之当成一个社区去联结、认识并安放自己。
越来越多地发现简友和自己都是带着现实生活中的投射在简村互动,而这种互动也有现实中的浅交和深入之别,这样让我觉得有了更多的意思。那就聊聊这些投射吧。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一部书,但是真正来翻阅、读懂你的并不多,可能有一些点头之交,而更多是陌生人擦肩而过;每个人又都带着期待,希望有更多的人来看见你,认识你,赞赏你,只是有的人比较含蓄被动一些,有的人活跃主动一些。
刚开始,简村给我这个新用户的印象,也一样:点赞代替了客气礼貌的点头微笑,评论代替了没话找话的寒暄闲聊。这样浅表的交流,让我一度放弃了在这里寻找目标读者,更多把简书当成一个工具性平台整理我的七七八八、搭建初期的内容库,这种工具性使用态度也是我作为一个文科生多年泡在技术类公司习得的防御机制。估计,在简书上有更多交流和故事的还是那些以文青为主的老用户。
钻贝的刺激带来了现实的趋利,既然自己多少有了投入,去考虑投入回报也是无可厚非,这首先是平台币改新机制引导的倾向。一年188元的普通会员,我会认为是“工具使用费”,消费型支出;而后来陆续投入总共16728元,两个账号、七年尊享加四年普通会员,我不能不考虑每天的新增钻贝收益与等值FTN的价格涨跌。
推己及人,作为在两端之间权衡过的用户,我能够理解投入更多资金的合伙人的做法,也能够理解只想在这个平台上单纯写作、会友的简友们的想法。大家在不同的位置上会有不同的感受,很正常。
随着3月25日能量条版本的上架,透过互动行为的变化,简友们更多的性格和思想暴露出来,纷纷就点赞和发文的态度和行为发表感受和评论,包括我也伴随公测写了几天个人视角的报道。这让我感受到原本跟现实人际互动相似的很浅表的交流,导向了更深入、真实的互动。
看到更多的简村合伙人、大咖留言、点赞,更多的低钻用户上榜,我自己也脱离了默认抱团群进入“自由行”模式,跟几位观点接近的简友有了更多真实的交流,也通过更广泛地读文更全面地理解一些作者或合伙人的个性和想法,更鲜活地感受到自己和简友们的存在。我还发现了更多非典型文青、有些技术背景又兼有个性情怀的简友,或许以后能有更多的交流......
曾经很羡慕在微信圈发公众号,显得更高端、专业的朋友,也羞于将还在搭建中的简书内容推广、示人,现在倒是觉得这样真实的氛围可以让我在积累写文经验、探索推广模式上更踏实、接地气。随着在简书上的时间、精力投入与其他生活的协调,我想在读文点赞和创作挣钻上也会找到更适合自己、也更适应跟简友们互动的方式。
在一个内容庞杂、用户多样的写作社区,在难以有更专业的评价筛选机制和对应的商业模式的时候,或许现在的币改是比较适合这个社群平台的模式,只是投资者和运营人需要进一步去验证、优化平台的用户定位、用户体验。
我相信,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发力,会磨合出一个更好的生态。最终,真正能留下什么样的活跃用户,决定了社群文化,决定了社群发展的内驱力和存在价值。让我们拭目以待。
(对照征文要求,此篇具体的记人叙事比较少,算是我前面一系列的一个阶段性收尾吧。)
———————————————————————————
本文参加“印象简村”征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