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9日注定对我个人来说,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从后来的14个月400多个日夜来说,即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又焦虑难捱苦寻突破。无论最终的结局如何,每一个不辜负自己生命的日子,都值得记录,复盘,写下来以便日后回顾。
17年的夏天并不是很热,但是对于自己建立的机构来说却有点难过,与四年前创立的时候相比,竞争增加了不少,而与此同时,我跟合作伙伴介于市场形势变化的原因,决定不再扩张,以维持现有机构为主,但于刚过而立之前的我来说,却陷入苦于有力无处使的状态,遂跟家人商量之后,决定向外看看,寻找看看市场上还有没有需要,有没有机会。
当时摆在面前的有三个选择,第一个是为中小机构赋能,将自己在教育培训行业的经验和人脉资源打包,通过互联网微课社群向外传播;第二是本地一家做企业家培训的机构想利用自身北大状元资源和省内地市资源进军k12培训领域,希望加盟快速建立品牌形成扩张;第三就是后来这家外地企业,本身主营业务是民办中学教育,在过去四年时间里将一个民办学校成功的从零运营到本市具有影响力的民办中学,公司想快速扩大品牌和影响力,想在业务板块之下增加培训业务,同时增加公司资产,希望未来结合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后打包上市。
于是乎,在一个看似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接到了后来成为同事的一个老师的电话,简单介绍公司背景后,想约我看有没有兴趣操盘这样一个事情,当时具体聊的内容记不清了,但是他爽朗的哈哈大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半个小时后又接到他电话,说因为在外地,本来想跟老板说看我们先电话或者视频聊一下,结果老板觉得都很爽快,要不抽个时间过去一下,见面聊聊,问我什么时间方便?把身份证号告诉我,他帮我订高铁票,当时脑子第一反应,骗子吧!虽然要去的地方跟我们所在的城市只有两个多小时的高铁车程,但是毕竟在这之前,我对这所城市的所有认识,就只有李志那首《关于**的回忆》,坦白说,社会上对这个城市还有很多偏见的,虽然我身边有几个来自这个城市的好哥们,但小心行的万年船不是,可转念一想,其实也没啥可怕的,骗财——我向来是要啥给啥,不然也不敢一个人自驾云南,路上还免费搭车了那么多陌生人;骗色——别逗了,以我仅有的30多年的生活经验,作为一个男的,还从来没有遇见过。然后就约了第二天去面谈的时间,不到半小时,就收到预定好的高铁票短信。
第二天,前往赴约,刚上高铁就收到微信问有没有赶上,在得知准时上车之后,收到了接车司机的联系方式,到达公司之后,有一个1000多平的总部,没有任何产出,作为教培行业的老兵,对这样的布局甚是心疼,之后才明白,这是为了彰显公司实力。见到老板,一个内敛而有严肃的人,聊了一些教培行业的看法,问了一些我们如何做市场及扩大招生的手段,之后就没有什么问题回西安了。说是面试,更多像是交流,让我对公司的实力和老板的风格有了感性的认识。第二天,接到人力的电话,想来我们原来的单位看看,毕竟已经算是前单位了,肯定不是特别合适,但自己在这行的耕耘,可以安排几个比较好的机构参观交流,给说完之后说跟老板沟通一下。之后就没有下文了,我想可能是落选了吧。
过了三天,想起这个单位,有全日制学校和一个国有媒体合作的背景,但是没有运营好,深感可惜,遂打破自己多年来如果面试单位不再联系你证明可能不符合要求就不会再联系的习惯,给人力打了个电话,说总觉的公司拿着一首好牌,打烂了可惜,得到回复说不行再来跟老板沟通一下吧。
再次启程,前往沟通,这次比上次深入多了,就针对接手后的运营思路和方案,深入的给老板说了一番,老板将自己的想法也大概讲了一下,前后不到半小时就结束了,后来这种沟通方式伴随了我这400多个日夜,很多时候都是简单的沟通,没有深入的交流看法,不过这次老板决定放手让我做做看,跟人力做了薪酬等方面的确认,晚上安排晚宴交流,人力带了几个部门主管,期间大家交流,略显生疏而又不失礼貌,第二天回西安整理一下,第三天就去报道了。
入职当天下午,全体员工大会,老板针对这个事情做了宣布,希望能打造一个家喻户晓体格庞大的教培机构,希望一年内本市20家校区,三年内省内200家机构,形成核心竞争力和以优秀老师为核心,充分的授权,充分的信任。我也做了表态,之后就散会,散会后我把校长们留下来,在我办公室沟通了解情况。在跟校长沟通完毕之后,才深入的了解,机构运营了3个月,开了5家校区,我们有了80多人的团队,却没有1个学生,没有1分钱的收入,并且已经亏损了400万。直到这时候,我才明白,我遇到的情况,比我想象的要更糟糕。
既来之,则安之。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我想为了职业声誉,我也得努力做好这件事,尽我最大的努力推进这件事,为老板的信任,也为我自己的前途,更是为跟着自己的这几十号兄弟姐们的饭碗。
本文是我操盘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复盘文章。未完待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