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自恋的认为自己知识面已经很丰富了,文采还算可以,平时也很少学习和接触喜欢写作的人,虽然有几个喜欢看书的朋友,但我觉得他们都是闲的慌,就喜欢无病呻吟。但自从接触了自媒体,发现自己简直就是一个“文盲”,井底之蛙。还记得写的第一篇文章《本该拼搏的年纪,却想得太多,做的太少》,写完后,自我感觉良好,便在平台上发布了。几天后,发现文章没有一点动静,便去看其他人的作品,和别人一比,觉得就是小学生的作品,瞬间无地自容,非常羞愧。
现在认识到了不足,自己也开始奋力读书,不为别的,就想从井底跳出来。同时也终于明白,自己身边的同事、朋友为什么能够侃侃而谈,自己却“人微言轻”。
因此,我也非常想给职场的其他人提个醒:趁着年轻,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职场中,工作不论多忙,都不要忘记学习,向书本学,向同事学,向领导学,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开阔自己的眼界,增加人生阅历,才能在职场中步步为赢,学习才是职场中的王道。
北京大学保安张俊成,上完初中之后便出来找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了北大做一位保安,可能是由于他的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性格,决定在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便捷的资源,攻读专业书籍,重新考大学。
苦心人,天不负,最终考上了北大的法律系。他并没有因为这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在大学期间,仍坚持学习,毕业之后,由于成绩比较优异就被北京大学留任了。
张俊成的职场经历可以用“逆袭”两个字形容,从一个不起眼的保安,到一名北大的学生,再到北大留任。这可不是上天眷顾,比较幸运,这是真刀真枪打拼出来的。他身上最难能可贵的一个优点就是坚持学习,并且养成习惯。
高尔基说: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这句话在张俊成身上体现的淋漓至尽。
学习,我想每个人都喜欢,关键是不知道如何去学习。有人说,一拿起书籍,就想睡觉;还有人说,看到密密麻麻的字,头就疼;还有人说,涉猎各种各样知识,学了一堆,脑子跟浆糊一样。这些各种各样的原因,都会导致我们放弃学习,厌恶学习。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是如何做到的,这可能是毛主席自身比较爱学习。既然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爱好,但学习又是一件不能放弃的事情,该如何做呢?
1.创造一个利于学习的环境。
花钱报一个辅导班,在辅导班里,有着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暂时隔断与外界的联系,让自己有一段纯粹的学习时间。
还可以加入各种学习的社交群,刚开始不会有太大的作用,但每天群里聊得都是学习的事情,慢慢的自己也被同化,也会不自觉的开始学习。
放弃不必要的社交,主动的结交一些喜欢学习的朋友,通过和这些朋友的交流,不但能增加学习的动力,还会提高我们认知能力。
2.学会“被绑架”,倒逼自己去学习。
在《知识就是力量》节目中。罗振宇分享了自己的一个故事。罗振宇在前几年做了一个公众号,每天早上6点30起来发一条60秒的语音,并且坚持了2000多天,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觉得他非常的有意志力。但是他告诉大家,事实并非如此。
并不是他特别的能坚持去做一件事,原因是他被“绑架”。他第一次发60秒的语音的时候,只有5个用户,还是他办公室的5个同事,等一个星期结束的时候,他发现,已经有好几百个用户了,等坚持到底三个月的时候,感觉自己要崩溃了,并有一个念头,放弃它。
但是等他打开公众号的后台,看到好几万的用户,便自言自语说,不能放弃啊。直到现在,用户数量已经到达一千二百万个用户,现在已经没有能力,没有资格放弃了。
罗胖告诉大家,这不是他有意志力,是被用户们“绑架”,因此,如果我们要打算去学习,不妨设计一个东西,让自己“被绑架”,倒逼自己去学习。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任何关于学习的事情最怕断断续续,哪怕每天学一点,那也是进步。
3.定一个学习目标,学会目标管理。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于1954年在 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其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同理,这样的管理完全可以用到学习上。如读一本书,也可以给自己确定个目标,分解为多个小目标,到什么时间或者什么节点,必须要看完多少页,只有完成没有阶段的目标,总体目标才会实现。
把学习作为职场的努力方向,把努力当成一种习惯,可能随之而来的就是升职加薪,有时不要刻意的去追求,只有提高自身的价值,别人才会看得到你。趁着年轻,养成学习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