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血情事告一段落后,这几天薛之谦发布新歌,重新开始了。
但却是从“疑似抄袭”开始的……
第一张,是薛之谦新歌《别》的专辑封面;第二张,来自塞尔维亚摄影师Jovana Rikalo的“黑色的梦”系列作品。
有网友找到摄影师,摄影师的回答有点小无奈:
他从没有请求过任何授权。
谢谢你告诉我这一切,但我觉得我也无法对此做什么。
摄影师可能觉得,打官司颇费周折,而且塞尔维亚又山高水远……算了。
的确,虽然很多网友看在眼里,觉得“忠于原作”,但抄袭与否没定论,往往专业人士也拿不出证据。
再说人家搞音乐的,可能觉得借鉴你个封面也不算啥……咱又没抄音乐。
相比这种“疑似抄袭”,电影界才是真厚脸皮,明明端的是视觉饭碗,却一直正儿八经的抄人家海报。
而且,真不如薛的品味高……
一眼就能看出浓浓的山寨味。
《X战警:逆转未来》与《女娲日记》
《赛车总动员》与《汽车人总动员》
国产恐怖片,也是重灾区。
《鬼乱5》与《午夜心跳》
不仅是小制作的敷衍,大片同样明显。
《逆时营救》与《地心引力》
《全城热恋》与《情人节》
《大侦探福尔摩斯2》与《消失的子弹》
今天也不是要骂它们,牵出来溜溜,丢马桶冲掉可以了。
然后咱们洗洗手。
因为下面,Sir要给你看几组美的、原创的、少见的……
中国顶级电影海报。
少见,但还是有。
还记得引起观影热潮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吗?
电影上映时,有一组海报,刷爆网络。
宫中珍贵的收藏,铺满整张海报,古色古香,精致的中国风。
美,只是这组海报表面的属性。
走近,你才能体会其中用心。
每幅海报都有一行小字,“大历史,小工匠”。
这是整个纪录片的内核,懂行的海报设计师,一定会想办法,用巧劲来呈现这句话。
你看他怎么弄——
放大,细心找一下,你会看到每一行字旁边,都藏着一位正在修理文物的“小工匠”。
简直和微雕一样让人惊叹。
名贵的收藏品作为背景,映衬着不起眼的小工匠身影。
大的,足够大。
小呢,又以小见大。
电影与海报,都见匠心独具。
这组作品,刷新了许多人对国产海报的认识,顺便,还刷新了对国产片的认知。
谁做的?肯定是大师级别吧?
嗯,要说到这位设计师,现在当然是海报大师,但从前……
只是个小编。
蛤?
不如,我们从2012年说起——
豆瓣某海报评论区,很少见地出现一片叫好。
那是姜文的作品,《太阳照常升起》。
叫人另眼相看的,不是姜文。而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一个被越来越多中国影迷记住的名字:
黄海。
为什么网友出现了一种喜迎解放军的冲动?
因为之前我们的电影就像活在旧社会啊……被各类渣海报迫害视觉太久。
不夸张的说,国内电影海报的渣画风,几乎是这个“黄海”一人扭转的。
在这几年中被你惊叹过的海报,十有八九出自他手。
他的作品就是传说中的“哦,原来就是他”系列。
《美人鱼》《白银帝国》《山河故人》《道士下山》
但今年41岁的福建人黄海,其实不是专业的海报设计者。
此前他的经历,要说与海报有关,也仅是大学时学过美术(厦门大学美术系)。
第一份工作,社会新闻记者。
三年跑街串巷,杂闻话题见了不少,虽然在外人看来和美术不沾边,但Sir想,他一定从中体味了不少人间故事。
电影,就是人间故事。
可那时他年轻,未必意识到这一点,他不喜欢当记者,他喜欢视觉,要做更视觉的事。
于是第二份工作,就对口了。
被称为“广告业黄埔军校”的北京奥美收了黄海。几年后,他在另一家小型广告公司当差时,又遇上姜文剧组。
视觉的工作,与电影相关了,而且还是姜文。做好了,真是活招牌。
海报设计师黄海,就这么横空出世。
长得是不帅,但他应该是把自己的颜值都贡献给了海报……
《太阳照常升起》,是黄海的第一炮。
这第一炮打响,一定超难。
但凡顶级生意,总是一个甲方一堆乙方。
要从一大堆拿来主义的提案中突围,要让好马被眼花的伯乐看见……
靠的不仅是水准,可能还真得有那么一丁点运气。
被姜文一眼相中的运气。
当时,姜文已经毙掉上百张作品。最后一眼相中这张:
女主角周韵,侧身迈步于英文字母之间。简单粗暴,大红的底色格外惹眼。
右上角,绣花鞋挂在树梢,一枝独秀。
啥意思,光脚不怕穿鞋的?
一个简单的画面,几乎说透了周韵的角色内涵。
绣花鞋,是周韵变疯的开始。海报中的动作对应着电影里那一幕:
天台上,雪地里,周韵光着脚,大踏步,高声唱。
海报中的红,是女人的疯;
踏步在半空,是女人的梦;
而那只高挑的绣花鞋,是女人对世俗的挑衅。
最后,姜文把这张海报带到戛纳,果然把老外都惊呆了。
黄海有天赋,当然。
但他更有那些“海报抄袭者”不屑于投入的认真。
为一张电影海报,他要吃透剧本、要找导演、要上片场......
黄海为《太阳》创作的另一张海报长这样:
乳房与枪。
Sir猜,这可能已经不止于看过电影,甚至不止于一次普通的甲乙方合作。
说不定,背后还站着一个更私人的姜文。
一个也许会在面酣耳热时,才会说出一些电影秘密的姜文。
要多懂姜文,才能画出这样的海报?
于是等到《让子弹飞》时,黄海的方案,姜文一次就过。
电影的国际版海报,简洁有力——整幅海报只有羽毛和子弹。
但有时,导演并没那么容易走近。
在设计张艾嘉《念念》的海报时,黄海就遇到了一个“空灵”的甲方。
听听张艾嘉的描述,很多设计师一定会头大,因为这就是大家最怕的甲方吧……
张艾嘉对海报的要求,是“表达出父母、情感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是不是,好虚……
但黄海没像俗人一样去吐槽。他知道张艾嘉这句话是导演的实话。
但实话归实话,也就一句。
想理解更多,唯有去吃剧本、翻剧照,不断脑补……
做完这些,他心里有数了。
甚至,比导演本人还有数。
他用了电影第一个画面,女主角哼着歌,坐在天空下,又仰望天空。
但海报上,天空却变成了大海。
透着光的海洋里,美人鱼从空中游过。
见到成品后,张艾嘉直呼“超出想象”。
黄海把张艾嘉那句话,找到了现实的图景——
“因为女主角从小听妈妈讲美人鱼的故事,天空就是她对儿时的想象。”
一句话,彼此心照。
这才叫讲究人。
所以,黄海的海报是有讲究的——
电影海报更重要是对电影的提炼、升华和量身定做,想象力至关重要,好的海报没有地域限制、没有文化隔膜。
当然,再讲究,也会遇到更讲究的。
比如……导演中的讲究之王……王家卫。
拍电影不按剧本,弄海报,更不用指望给什么语言描述。
能给你一张照片就不错了!
《一代宗师》的海报方案发去给王家卫,对方啥也没说,丢过来一张树影婆娑的照片。
这就不够意思了嘛……
一个乙方,你至于要跟人家玩“顿悟”嘛……
“当时我就懵了”,黄海说。
之后,是多次的碰壁、毁灭、重建。
最终,黄海把王家卫的树影,嵌在叶问与宫二,两人狭路相逢的剪影里。
黑的世界,白的门。苍茫的远山,树的影。
动作有虚有实,人心也是。
不正是“叶底藏花一度,梦里踏雪几回”?
抽象的遇上具象的,温情的遇上魔幻的,禅机的遇上顿悟的。
Sir举这几个例子,其实并不意在黄海,而是想说一个海报的真理:
好的海报,总是“尽在不言中”。
文字有限,但海报做好了,观者的感觉就无限。
好的海报不说话,也总能击中更多的人——
你看微博上,都是一片嗔怪黄海之声。
那些年·被黄海骗走·电影票 @Miss-Daemon
因为黄海的海报,终于决心看此片 @Aldebarab
因为中国海报从来难看,导演从来也很难信得过设计师。
唯有黄海的海报,算撑起了电影的门脸。
“海报,即是为电影做嫁衣。”
啥叫嫁衣?
就是不光夸你好看,还得把你嫁出去。
它忠于电影,也要适合市场传播;要精美,也要亲民。
黄海为《黄金时代》设计的一组海报,就把这部电影,嫁去了好人家。
做嫁衣,首先要了解新娘。
许鞍华给黄海的印象是“豪情”,爱讲大时代、大故事,包括萧红的故事:
她处在一个乱世之中,文字是她的力量,在文字的世界里,她强大而纯粹。
所以,先导版海报,就叫“天地”。
白纸为地,浓墨连天。
泼墨象征乱世,人物伫立中央,小人物、大时代,一代文人的唏嘘命运,真是跃然纸上。
看完《黄金时代》样片,黄海说——
“人物安静而坚定,这本身就非常有冲击力。”
他决心把海报做得……文艺到死。
这种文艺,偏偏还入乡随俗。
你看法国版海报,萧红一手握笔,一手夹烟,还托腮沉思。
你可能看不出玄机,但法国人人见人爱。
因为这位萧红摆出的,正是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经典pose。
这可不是随意的牵强附会,要知道,萧红和杜拉斯都对书写贫穷、欲望情有独钟。
借当地的文化标签,软化电影宣传,这招太机智。
再看韩国版。
韩国观众对汤唯不陌生。
2010年的《晚秋》,汤唯一跃成为韩国天字一号的文艺女神。
片尾那段独自等待的长镜头,不知道模糊了多少双眼睛。
《晚秋》后遗症,被黄海抓得死死的。
他设计了一款韩国“特供”的煽情版海报——宣纸上,泪珠晕开笔墨。
只见汤唯的侧脸,和一双泪眼。
黄海的心思,没逃过豆瓣网友的眼睛——
当然,还有台湾版。
一水之隔,背井离乡。
羽毛漂远了,而人的渺小,甚于羽毛。
美国版又不一样,去掉了书墨气,因为老外无法感知。
《黄金时代》,英文名 The Golden Era。
一只钢铁的笔尖,像黄金,也可以看成铁锈。
黄金是生命的华彩,铁锈,是命运的磨难。
再仔细看,笔窦镂空处,又是一位旧时女子的轮廓。
一笔、一人、一树梅花,傲然挺立。
黄海说,“旁人看来简单的近乎萧条的废铁般的人生,灵魂却丰裕如黄金万贯,这就是他们那代文人在炮火和磨难中锻出的一抹金。”
其实做海报,就是站在此时,想象彼时。
但靠谱的想象,有时真慢。
《黄金时代》的五幅海报,黄海构思了整半年。
完本交给许鞍华,后者只回了一个字,“好”,再无修改。
这几件嫁衣,做得太漂亮了。
但这还不是那件,最工于手艺的。
《大鱼海棠》上映前,几次冲上微博热搜。即使口碑差异两极,但海报却美得所有人无话可说。
终极版海报,就由黄海担任创意监制,插画师sheep绘制。
神话啊,东方啊,玄幻啊,轮回啊……啥也不说了吧。
《大鱼海棠》建立了一套独有的东方美学世界观,而黄海,也想把这套美学结合情节人物,都埋在海报里。
这样细细玩味,才看得出是一段生死轮回的奇幻故事。
但说到工于手艺,因为,这海报可是手绘的。
为了制造中国风的意境,黄海选择最复杂的手绘制作,有多复杂?
“由于水彩的特性,干后颜色会变灰,而商业海报需要强烈的色彩对比,所以需要设计师一遍遍薄盖好几层。”
插画师sheep,早在微博“吐槽”过黄海的严格。
这样一遍遍打磨出来的东西,也许连电影本身的手艺都自叹不如。
中国肯定不止一个黄海。
可为什么我们不缺抄袭者,独缺黄海?
也导致现在对海报有点要求的电影人,都盯上了这一个黄海。
因为好像有了黄海,即使电影有点软,海报都不软。
视觉风格、细节呼应、意象运用,每个角度都能像艺术品一样品鉴。
虽说是原创,其实啊,黄海也是个艺术和传统的借鉴者。
黄海说过:“中国的艺术很好,但还没有完全被用起来”。
人家是有心人,才懂得用。
用得巧,就能让你看到历史和现代的关联,世俗与哲理的联系,人心与人心的互通。
这可不是抄。
抄是不会赋予作品新生命的,它只是用“形似”来占个便宜。
短视的抄袭者,其实你们肯定知道。
抄着抄着,小钱是进口袋了,但大钱,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大的钱,永远都只会寻找黄海们的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