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来自——《清醒思考的艺术》
三个思维偏误。
一、不能客观评价自我。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001.自利的偏误。
现象:把成功归于自己,把失败归于外因。拒绝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知吸取教训。
结果:不利于个人的改进和发展。
解决:懂得反省,认识自己没做到位的地方,及时改进,寻求进步。
002.自我选择的偏误。
现象:对于客观存在大概率发生的不好事件,总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导致了不好的结果。
例子:遭遇“堵车”,“排队”等情况。
结果:忽视外界环境的客观存在,自怨自艾,不利于自我客观评价。
解决:要认清问题的症结所在,平衡心态,客观评价自我。
②不能正确看待他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001.讨喜偏误。
现象:容易被眼球吸引,做出不符合原则的决定。
例子:看轿车展览被轿车模特吸引、商场购物容易被商品明星代言人干扰。
结果:偏于去买有讨喜因素的商品。自己的决定被干扰。
解决:排除“讨喜”(模特、代言人)的因素,叩问自己内心的真实决定。
002.互惠偏误。
现象:容易被一些小利益干扰,不好拒绝,勉为其难作出违心的决定。
例子:商场促销食品试吃的活动。
结果:本来不打算买的东西,试吃之后又去买了。
解决:不占小便宜,不欠不必要的人情。或者及时以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回报对方,避免以后做出勉强自己的决定。
③不能理性认识世界。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001.现成偏误。
现象:用过去的经验或者例子证明某件事情。
例子:“这么做没问题,因为我们以前都这样做”。
结果:掉入现成偏误的陷阱,难以预计突发情况,不利于制定工作计划和应急预案。
解决:多跟想法不同、经历不一样的人合作,多样化权衡、对比做事的经验和想法,磨合出最恰当的做事方法。
002.归因偏差。
现象:把“相互关系”的两件事认定为“因果关系”。
例子:成绩好的孩子家里藏书多。
错误归因:藏书多的家里,孩子成绩一定好。
实际归因:孩子成绩好是家长受教育的程度高,而不是藏书的多少。
解决:仔细思量,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找到真正的因果关系,获得有效的行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