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结识《素年锦时》
高二的时候,班里最不爱学习、每天偷偷去网吧的女孩,极为推崇安妮宝贝的小说,据说,安妮宝贝作品基调极为颓废,于是我判定,安妮宝贝大概写的是青春期叛逆迷茫的女孩子。人都会叛逆,但我却不喜颓废的态度,于是多年不看她的作品。那一年,是2007年。
去年跟书友聚会,跟白雪交换了一本安妮宝贝的《素年锦时》,当时是觉得,没有看过安妮宝贝的作品的青春是不完整的,想弥补一下自己青葱岁月丢失的时光,于是认领下了这本书,但是却迟迟没有欲望打开。
今年自己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朋友说,你的小说有安妮宝贝的风格。我自认为写的东西只是略带了伤感,多了几层细腻,应该是没有颓废的成分的。我想,可能曾经的认知太过狭隘,加上小七说,《素年锦时》是安妮宝贝最好的作品。于是,开始认真读这本书。
这本书的书名《素年锦时》,作者解释意思是:清素岁月锦绣时分。在序言里作者有一处场景的描述极为温馨:“幼年时,母亲的妹妹来家住,和母亲总是天未亮醒来,躺在床上一言一语说话。内容无非关于父母,家里和孩子。那些语言似乎是漂浮在空气里的,它们会流动,会漫溢,让人心里暖和安定。”是的,书的前三章,就像是作者在娓娓道来,讲旧时光,描述自己的一些观点,有时候太过极端,作为读者的我,也时常无法理解和接受,而最后一章的小说《月棠记》,虽前部分依旧尖锐分明,最后的磨合和圆满,又中和了前面的张力和棱角。
我看了一下出版时间,是2007年。
02 回忆总有淡淡的伤
作者以春夏秋冬作序,除了最后一章春《月棠记》是小说,其他三章都是散文。冬这一章,主要是回忆故乡、童年、亲人和往事。怀旧的主题,注定都会有淡淡的伤。作者笔下的江南小镇,父亲的高大形象,和外祖父在深山里挖兰花、天真固执无忧的童年等,像画一幅旧时光的画,又像在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不急不慢,张弛有度。怀旧的人,对新事物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敌意,作者对自然、民俗的敬畏之心昭然。
我大概明白了,不是我的文字有安妮宝贝的风格,只是我们都选择了细腻平静和略带伤感的写作风格。
03 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
这句话是网络上非常有名的一句话,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并不是出自同一个人,而是网友拼凑的。“白茶清欢无别事”,是《素年锦时》中秋的题词,而“我在等风也等你”并无明确的出处。虽是拼凑,却毫无违和感。白茶清欢无别事,道尽了秋日情致,若无爱情,寂寥便也只能是寂寥,于是,内心总要有一些渴望,才能对得起漫长的岁月和温柔的时光。
在这一章节中,喜欢作者关于恋爱的阐述:“如此剧烈地追寻彼此的内心,是英雄气短的事情。有力的恋情,是从容不迫的,也是清淡如水的。相信彼此有漫漫长路可走,可以说完心里话,做完想做的事……”轰轰烈烈的爱恋固然让人向往,而细水长流的爱情,才是平凡中的可贵。
要做一个好看的女子,有属于自己内心安定的善良,在一定的时候,也要有买的起想买的衣服和首饰的底气,以及自立沉着的内心。恋爱的时候,做一朵艳丽而痛楚的蔷薇,独立而不依附,敏感且善良。这是作者想告诉我的。
04 关于写作
作者在本书中有三篇文章是写关于写作的。第一篇《旧物》,实际写父亲留给她的物品,关于书写,作者说:“其中书写给予人的内心另一个用以存在的空间。创造他们,又随时可以清空和抛置他们它。这样,才觉得自己是分明而洁净的,也没有任何心事可以留给这个世间。”这段话对于倾诉欲极强的写文字的人来说,是极有共鸣的。
第二篇《写作》,作者说,这只是一件单纯的事,单纯得如同一种真理。如同古代寺庙里描绘壁画的僧人,用尽一生,立定心意,只做一件事情。书写,也只是属于一个人的事情。在我读来,只是因为极致的喜爱,所以才会如此执着。
第三篇是《困顿》,作者说,写作是对自我的怀疑,对外界的怀疑。因为从未获得过答案,所以一直对过程孜孜不倦地探索,还要经常询问自己如何写下去,为什么而写。这注定是一种孤立的生活方式和存在状态。
05 春-《月棠记》
重光,拥有着安妮宝贝前三章阐述的立场,聪明,真实,抑郁,疏离,倔强,独立,又敏感。她太通透,太拎的清,积累了太多生活阴影和创痛。所以,一直徒劳兜转地从一个人身边,到另外一个人身边。
今天还在跟老张讨论,太拎的清的女生,大都在单身,而守护得住爱情和婚姻的,反而都是没有那么多给自己画地为牢的人。
重光的聪慧,在于把对方所有的优点和缺点,全部看透看尽。包括宋清祐的。可贵的是,遇到宋清祐的时候,她已经逐渐强大,并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感情:一种清淡、实际、单纯的感情,一种有根基的感情。而宋清祐郑重谦和、洗尽铅华的待人方式,跟重光见过的那些怀才不遇、心太浮夸和自私低俗的人决然不一样。认识十五天,便低调完婚。爱情只是两个人的事情,舞台般展示,只会让最后成为戏剧的时候更尴尬。
作为个体存在的一部分,两人格外的独立、刚硬和独断,会有争论和对峙。还好,双方都不是没有经历的年轻孩子,都经历过刻骨的自控,忍耐过无尽的落寞,所以会把一切消化、吸收和提炼。他们都明白,在最终关系的走向里,只有恩慈、承担和包容才能决定一切。重光最终等来了她的清祐,小说最终以圆满结局。
这本书大部分的内容是在去月坨岛的旅途中读完的,有很多没有读懂的部分,也有让人产生共鸣的地方。关于过去,关于现在,关于流动,关于改变,关于生长,关于对现实的不动声色,作者和读者之间,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流动,又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