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好书,继续读书……
《为了学习的合作》第六周——第九周,阅读进行中……
一、我们不能在学习时讲合作,而评价时却相反。
备课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不管是书写,阅读,总是要对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但很多时候,老师们备课中的学习目标是给别人看的,是为了应付检查的。实际上,学习目标更需要让学生了解,要在课的开端就与学生达成共识,才可在课堂学习中并肩前行。合作学习的课堂更需要目标的引领,正如在大海航行的巨轮,学习之旅如果没有准确的目标定位,如何在茫茫大海中劈波斩浪?因此,认准方向,弄清学习目标是必要条件。
学习目标为课程目标服务,课程目标为培养目标服务,培养目标为教育目的服务,教学活动则为学习目标服务,因此,科学评价才能促进精准教学,实现精准评价的关键点和难点就体现在评价上。
为了更全面,合理地评价合作学习,引入表现性评价,呈现有意义的真实性任务,强调高水平的思维和更复杂的学习,清楚明了评价标准,将评价牢固镶嵌在课程中,对学习结果以及学习过程都进行评价,就是作为表现性评价的特征。不仅如此,在评价中采取合作型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承担更重要的角色,以全组表现为基础作评价,把合作能力也纳入评价中,借助增值评价为小组合作助推,才是充分吻合合作精神的评价。
二、教师要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教育是师生以“语言”为中介进行交互作用的关系过程。要追求课堂里的统合综效,就要通过创造性的合作,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尊重个体差异性,以每个人发挥自己长处为前提,让每个人都受益,找到共享的目标,从而达成高度的一致性。
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找准师爱的位置,让师爱成为像朋友之间的爱,转变“好为人师”的坏习惯,戒掉“自传式回应”的老毛病,戒掉“轻易给人下判断做定论”的毛病,戒掉“揣摩别人动机”的坏毛病,成为学生的朋友,倾听学生心里的声音,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心去理解。
遏制教师权力泛化的现象,将那些因为师生之间冲突牺牲的师生关系,重新建立起来。在课堂中,将师生之间静态的“师教生学”转变为动态的“共生互学”关系,改掉独白的旧习惯,养成与学生对话的新习惯。
三、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互动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和对话中学习的,在合作中人们不仅能看到,而且更愿意学,也学得更好。从广义上看,一切物质存在物都会产生相互作用与影响。课堂的互动行为是一个包含互动主体、互动情境、互动过程和互动结果等要素的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系统。课堂互动中第一个关键点是互动应该是连续性的,否则这是“不动”,第二是“要讲流程”,缺乏有效组织的互动可能会变成“乱动”。这些看得见的互动主要是关于学习内容的,而那些看不见的互动首要是价值的互动,其次是心理的互动,它们交相辉映,演绎一首首美妙的课堂交响曲。
除了师生关系中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最高频发生的一对互动,这种关系远比师生关系更为丰富、微妙和脆弱,它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而同伴之间的亲密关系会受到“人际冲突”的威胁,教师要教会孩子们化解冲突的方法,比如:放下立场,不要一味坚持“自己是对的”,学会接受阴影人物,寻找对方让你受不了的特质,换位思考,反省和正视内心真实的自己,让生生亲密关系实现良性互动,永远绚丽。
四、任何一个孩子的发言都是精彩的。
佐藤学认为:学习就是同教科书的相遇对话,同教室伙伴们的相遇对话,同自己的相遇对话。通过与他人交流、争议,有助于学习者建构起新的、更深层的理解,将想法、思路明确、外显,引发冲突,逐步形成更完整的表征,掌握更完整的知识,完成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
课堂对话是一个技术活。要实现课堂对话,要构建一个适合对话的环境,构建一个有利于对话进行的话语空间,允许课题里存在不同的声音,保证课堂内信息的通畅流动,鼓励置身其中的每个人,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倾听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学生要倾听,教师更要倾听,不仅要倾听他们的发言,而且还要认真倾听每个儿童的低语或沉默。教师要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尽可能多等待,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借助有意义的交流,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中发生的问题,减少让学生做机械的简单的回忆,多让学生去比较、对照、解释、总结、分析、综合、评价,在高级思维启动后,增进教学主体间的理解,提升师生学习生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