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自尊心”比较强的人。或者说我面皮很薄,其实不容易经受批评、反驳或拒绝。一旦被拒绝,便会感到非常羞愧难堪,很少会想要再争取一把。甚至乎当对方后来反过来示好邀请,我还会愤懑得想要用言语讽刺别人一把,好将自己之前的委屈发泄出来。
比上述的我的言行更好的做法是什么呢?如果我觉得以前的言行不当,我可以怎么改善?从两个人物身上,我学到了两点。
我想从两个人物出发,聊一下我所学到的。
第一个是曾经在TED上发表主题为“被拒100天”演说的蒋甲先生。在演说里,他提到,小时候在众目睽睽下被拒绝的经历,使自己一直以来都害怕被拒绝,严重时甚至会使自己在一些重要决策上想要放弃。但是有野心(打败比尔盖茨)支撑着的蒋甲,选择了学习如何克服对被拒的恐惧。他设定了一个30天的计划,每天向他人提出一个匪夷所思的请求——通常这些请求都会被拒。他希望通过这个计划,令自己对被拒这件事变得麻木。一开始蒋甲进行得也并不顺利,内心还是会对被拒感到紧张和尴尬。但是在回顾被拒绝的经历时,他发现其实对他say no的人并没有那么强硬可怕,这一句“no”的杀伤力也没有那么大。慢慢地,他还学会了和请求对象进一步解释、交谈,有些匪夷所思的请求甚至得到了满足。
蒋甲先生的演说对我冲击很大,我深有共鸣。前面我自称“自尊心”强,其实倒不如直接说我好面子,无法接受拒绝,也即失败。因为害怕被拒绝,很多时候我宁愿选择放弃,而不是迈出尝试的重要一步。因为讨厌被拒绝,往往被拒一次,我就不会再争取,即使可能只需再“靠近一点点”。而从他身上,我获得了大胆迈出第一步以及被拒后再进一步的勇气。我开始觉得,宁可被拒,宁可失败,宁可将机会当成试错的实验,也不要再让我生命中的未完之事越积越多,最后空余恨。
第二个是2016年影片《隐藏人物(Hidden Figures)》里的角色——凯瑟琳。
凯瑟琳当时在NASA里的一个重要的航空项目里负责计算工作,但在上世纪60年代的背景下,她承受着作为黑人和女性而带来的双重歧视。她的智慧和工作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功劳却不能理所当然地记在她名下。她的存在就像影子一样,无所不在却总被忽略。
然而凯瑟琳从未放弃过争取。影片前部分,她的坚毅和智慧都十分打动人。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后如下这个场景:航空项目进行到最后一步,航空器的降落位置却无法精准确定,这时航空员要求必须由凯瑟琳计算确定位置。被找上门的凯瑟琳丝毫没有迟疑,马上计算出结果并交到操控室。拿到计算结果,人们转身就把凯瑟琳忘记了,令人感到难过。而此时项目的负责人——一直赏识凯瑟琳——戏剧性地给予了凯瑟琳进入操控室的权限。凯瑟琳再一次毫无迟疑地抓紧了机会,见证了航空器的成功发射。
原来有时候即使失败,再争取一次,再努力一次,也并没有那么难。如果内心对这个目标真的非常向往,机会来到时,一定能够牢牢把握,因为内心是没有犹豫的。
隐藏在心底的完美主义阻碍了许多人迈出第一步,因为害怕被拒,害怕失败,总希望等到事情被规划得尽量没有风险时再行动,来个“一步到位”、“一鸣惊人”。沉淀和积累是必需的,但并不意味着这个过程不能与行动并行。怎么克服这种害怕的情绪?我们可以学习蒋甲:第一,降低预期;第二,勇敢行动;第三,通过分析“被拒”的结果,用理性的思考过程缓解感性的惧怕情绪。
如果真的失败了也不要紧,像凯瑟琳那样,再试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