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奇特的一生》,最初知道柳比歇夫是在秋叶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中,惊叹其自律行为。今年8月读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里又一次佩服他长达56年时间记录。想了解他是怎么做的?怎么做到的?为何想到这样做?他到底奇特在何处?
他为何要记录时间?
他想生活得更好。更好的判断标准是什么?穿上华服,天天大餐,出入专车,住上豪宅吗?
显然不是,他28岁就确定了人生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让自己有更多时间从事生物自然分类法研究。关于衣服,他说:“我穿衣服,向来不在乎旁人的看法,穿得很寒酸。一个学者的衣着最好保持最低水准,过得去就行。行动方便自如,小市民对你的讥讽嘲笑会是有益心理的锻炼,能让你培养我行我素的精神。”
所以,原先我佩服的是他的56年时间记录,现在读《奇特的一生》时问自己:
柳比歇夫奇特在哪里?
28岁定下目标,终身信守承诺,无论是一战、二战还是战后恢复时期,他都围着目标行动。无论外在政治经济际遇如何变迁,甚至儿子的死,他也依然继续记录他的时间。并不代表他不难过,只是他觉得难过解决不了失去亲人这个问题。
从1916年1月1日至1972年他去世的那天,他56年坚持记时间支出:
日期+事件+花费时间
每月一小结,
年终写总结。
这是一件常人很难坚持的事情,为什么很难坚持?
因为常人没有他那样的人生目标吗?
显然不是,最不缺的是目标了,每个人都可以侃侃而谈,那为什么坚持不了呢?
因为常人很难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总想明天有超人来拯救你,或者明天的你就有自控力了?总想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明天会有的!
本质上来讲,我们没有想明白两个问题:
人应当如何生活?
人之为人的价值标准?
人永远只能生活在此时此刻,回首往事只是为了明白把握现在的重要性,不用耿耿于怀,更无需纠结。
历史告诉我们的是:释怀。在历史的长河里,你的荣辱根本算不上什么,珍惜唯一的财富——时间,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尽可能少浪费时间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每一个人都是有价值的,都应有尊严地活着。它与贫穷美丑无关,与态度有关,与选择有关。
柳比歇夫是一个人文主义者,肯定自己的价值,始终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是他的奇特之处,这是最要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