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半年时间,我先后看了《乡下人的悲歌》与《我在底层的生活》两本书,如果看的顺序反一下,可能更清楚一些。既然已经看完了,根据作者的写作出版时间,自己也能转回来,那么阅读的顺序就不重要了。
不得不说,两本书都给我上了一课。原来在我印象中的“穷人”不是真正的穷人(它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今,大部分媒体对“穷人”的讨论也已经把真正的穷人排除在外了),这是个让我需要重新检视现有生活的问题。看完《乡下人的悲歌》后,我深深被这种底层人生活的艰难不幸震惊到,越是品味,越难以让人产生美好的感受。我心里想,这本书我大概不会推荐给即将进入职场的人,也许从某种意义上,那里面有一种泯灭人心的力量,稍不留神,就可能要陷进某个泥沼。但看完《我在底层的生活》之后,这种想法发生了变化。我很难解释这其中的原因。
人不就是这样吗?随着境遇的改变,某些想法也会随之改变。就像我对鸡汤文的评价一样,由喜欢到厌恶再到认可的过程。表面看起来就像是回到了原点,但我知道这过程中有多少宝贝。对《乡下人的悲歌》的读后感发生的这种改变,也是这样的。看起来绕了个圈,回到了原点,如果用图像来表示的话,可能像一个螺旋向上的弹簧,一个小球沿着这个弹簧向上走,以俯视视角看的话,它就是不断地转圈。但如果在侧面观察,会发现它永远不会回到原点,而是在不断攀升。
之前,我写过一篇名为“《乡下人的悲歌》告诉我们的那些事”的文章,在那篇文章里,我已经清楚阐述了书里面的一些观点及收获,这次就不再重复了。今天,我想重点说说《我在底层的生活》这本书。
《我在底层的生活》这本书出的很早,大概2000年左右就已经在美国出版了,所以里面的一些数据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了。但作为一本了解底层人民生活的读物,还是有阅读价值的。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故事不是作者看到听到的,而是她真实体验到的。作为一名专栏作家,为了寻找底层贫穷的真相,作者隐藏身份与地位化身服务员,清洁工等六个职业,体验底薪阶层是如何挣扎求生的。
书中描写了很多底薪阶层的生活与工作,这里就不一一诉说了,想要详细了解的人,最好还是去看原书。看完后,我自己归纳起来是五点收获。
一、以感恩的心拥抱生活
二、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三、承认初始条件很重要
四、穷人需要尊重
五、穷人需要被看见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震撼到我的文字,这里摘抄几句让大家体会一下。
即便是在极度屈从的情境里,我们还是可以透过想着家人、宗教或对未来的希望来提升自我评价。但就跟其他社会化的动物一样,或者其实比许多其他动物更甚的是,我们也依赖自己周围的人类来形成自我形象,甚至我们会改变自己对世界的解读,以便能和他们相符。
这是群生活在底层,艰难求生的人,这是他们的内心独白。哪怕活着本身对他们来说就很艰难,但他们仍然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特别是“富人”的。我想起电影《被人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那句经典台词——生而为人,对不起!
也许比起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没有尊严更让人难以承受。
本身并不贫穷的人往往想象贫穷是一种过得下去的生活。尽管很清苦,但穷人们总是想出办法活下来了,不是吗?他们“总是在那里”。并不贫穷的人很难理解那其实是一种极度痛苦的状况:多力多滋或小热狗面包就是一顿午餐,导致在下班之前就饿得快要晕倒;所谓的“家”就是一辆汽车或箱型车;一旦生病或受伤,就得咬紧牙关用“工作撑过去”,因为根本没有生病津贴或健康保险,而只要一天没有薪水,就意味着隔天就连几块钱的杂货都没有钱买。这些经验根本不能被归类为“过得下去”而是一种经年遭到剥削、受到无情惩罚的生活方式。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过某件事,你就没有权利对一个痛苦的人说:“你的痛苦,我都能体会。”也许世上再没有比这句话更伤人的了。如果你要对一个人感同身受,就一定要把自己放到他/她的那个处境当中,切身体会一下。
根据近期一份由“就业未来”这个波士顿就业研究公司所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有98%的美国人同意:“从事全职工作的人,应该要能赚到足以使自己家人免于贫穷的薪资。”我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听到“努力工作”是成功之道,例如“努力工作就会出人头地”,或者“我们就是努力工作才有今天”,听到我几乎厌烦的地步。没有人告诉你,就算你努力工作(努力到你甚至从来没想象过的程度),还是有可能发现自己仍然深陷在贫穷和负债中,甚至还越陷越深。
也许我们必须承认一件事,即初始条件太差,即使多努力都无法改变命运。我们知道的比尔盖茨,巴菲特,乔布斯,奥巴马,马云,王健林等等都具有一定的初始条件。有些条件看起来没有特别好,但也不至于过分糟糕,而这里所说的“太差的初始条件”已经差到难以靠个人的努力来改变了。也许这个话题看起来没有什么讨论的必要,但如果能够认识到“努力也未必可以改变命运”就能对那些深陷贫困的人多些理解。这对我们来说微不足道,却关系到他们作为人的权利。
以上就是我对《我在底层的生活》的思考与总结。我建议大家可以把它与《乡下人的悲歌》结合起来读。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想到《活出生命的意义》、《皮囊》,这四本书可以一起阅读,相信一定能给你带来更大的收获。
生命的意义远不止于财富这么简单,如果还有什么,那应该是我们一辈子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