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为最先看过电影的原因,总觉得《红高粱》比莫言要红,直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才开始了解这个作家,也开始重新了解《红高粱》这部作品。
莫言的《红高粱》系列小说深深的体现了民间风格特点,是站在民间立场上讲述的一个抗日故事。这种民间立场首先体现在作品的情节框架和人物形象这两个方面,莫言的《红高梁》张扬的个性的解放精神——敢说、敢想、敢做。他的小说既又现代人的叙事技巧,同时也具备现代人的观念。
《红高粱》小说里时时体现着怪诞现象,体现了对民间大众的深情。本文阐释了莫言小说里的高密文化,包括高密文化的习俗和文化态度,又分析了他小说里的怪诞现象,最后着重分析了在小说里体现的民间性。
在20世纪30年代初,这个山东高密地区土匪横行,民不聊生的现实情境下,东北乡破落地主家19岁的女儿九儿,被贪财的父亲许给了麻风病的酒坊主儿子单扁郎,孔武有力的杠子头余占鳌喜欢九儿,杀掉了单家父子,九儿和余占鳌开始了一段不被乡民认可的爱情,并有了两个孩子。在酿酒师傅罗汉等人的帮助下,九儿逐渐从一个单纯的少女成长为干练的高粱酒坊女掌柜, 振兴了单家酒坊。
《红高粱》这部作品中以童稚观点回忆“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故事。在十八里坡的高粱地,不情愿出嫁的“我奶奶”在三朝回门的时候跟轿夫余占鳌野合,从此怀了“我爹”。在李大头死后,“我奶奶”撑起了李家的烧酒作坊。土匪秃三炮前来抢走“我奶奶”,让“我爷爷”前去土匪窝讨回公道。后来“我爷爷”住进酒坊,因为在刚酿好的酒撒了一泡尿而酿成了好酒十八红。“我爹”九岁时,日本鬼子来犯,“我爷爷”率伙记们浴血日本鬼子壮烈牺牲。
余占鳌则带领兄弟们组成自己的武装力量,周旋于当地政府,土匪花脖子以及铁板会等多股势力之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进占山东,打破了高密县往日的繁荣,在民族大义面前,余占鳌和各方势力不计前嫌,停止争端,共同抗日。内忧外患之际,九儿带领队伍,将日本鬼子引到了高粱地,点燃红高粱,与敌人同归于尽,用自己的生命在这片充满生命力的山东高密大地上撰写了爱与征服,野心和意志的传奇故事。
故事看似有些复杂,第一次看电影的时候会觉得有些茫然,不知道这一抹抹红究竟代表着什么,不知道导演想要向我们诉说什么。直到看了书之后我对这一切原生态的东西有进一步的了解,可能是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也没过经历过那样的环境,所以对我们这些旁观者来说显得有些多余,但是文字的东西有时候会更加深刻。
书中海阔天空的思维、气势磅礴的语言和自由跳跃的现代叙事与严肃凝重的主题形成鲜明的对照,故事中塑造的一系列的抗日英雄却都是正义和邪恶的化身。主人公余占鳌是一个热血汉子,身体里面充满了正义与野蛮。余占鳌为了心爱的女人去杀人放火,并且霸占了之后成为他妻子的戴凤莲。余占鳌为报仇雪耻,苦练枪法,把曾经非礼过他妻子的土匪一网打尽。
但是余占鳌抗日,并没真正地认识到抗战的本质。余占鳌身上散发着十分鲜活的人性,但是在其身上也充满了野蛮与无知的兽性。可能这也是作业塑造人物的成功之处,即是个英勇的英雄,但是却也有极端的一面,可能这就是人性的独特所在,人物形象的复杂也是这部小说所要呈现的。
在小说中,莫言塑造了一个在伦理道德边缘的红高粱世界,一种土匪式英雄,他们做尽坏事但也报效国家,他们缱绻相爱、英勇搏杀,充满着既离经叛道又拥有无限生气的时代气息。
总之,在《红高粱》本书里,所有的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有反抗侵略者的悲壮史诗,也有五彩斑斓的人物传奇,还有那充满野性和力量的中国人热血,所有的这些都静静地流淌在这长满高粱地的高密东北乡,深埋在这片黑土地上。这也就是我所看到的《红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