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对我而言,历史类的书籍多是枯燥乏味、沉重压抑的,通常一本书看下来,往往得让大脑休息几天才能缓过来,因此,对于历史类的书籍甚至于牵涉历史多一些的书籍,我向来是不大愿意一气呵成地读下来,通常都得停停歇歇,耗费较长时间才能读完。
然而,肯.福莱特的鸿篇巨著《巨人的陨落》却让人毫无压力地、痛快淋漓地、一口气地看完,我在看了第一章之后,就发现放不下这本书了。
生活在当今这歌舞升平的年代,翻开肯叔的书,进入百年之前,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当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突然发现,原来那尸横遍野、硝烟四起、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时代里,依然有浪漫、温情、爱情、亲情……
当肯叔籍着横跨亚欧大陆、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英、美、德、俄的五个家族的亲情、爱情、革命、热血、阴谋……,这些人的生命、生活的彼此牵扯、纠葛、关联,从而带到一战里去,把所有的战争场景、幕后的运筹帷幄在我们面前都次第呈现、徐徐展开,让人在战火纷乱中仍然清晰地看到旧制度下帝国的陨落、新生力量的崛起、乱世中爱情的无敌。
一、真实与虚构的相辅相成
很多人会把肯叔与金庸大师相提并论,然而,金庸大师写的更侧重于人物的嬉笑怒骂、快意恩仇、江湖人生,往往会跳出历史的大框,为历史加上更多的传奇色彩与浪漫主义思维,虽然角度与背景选取都是从历史事件出发,与肯叔的选材背景大相径庭,但是,更加地不拘小节,正如是写一出成年人看的童话那般,可以看却不可以信。
而《历史的陨落》如同金庸大师写的《射雕英雄传》那样,人物背景都衍生自一段远去的历史,肯叔也让丘吉尔、列宁、兴登堡、威廉二世轮番登场,和主角们一起纵横捭阖。然而他对于书中涉及历史的地方,态度更为谨慎严谨。他在后记里这样写道,“我的原则是:要么某一场景真实发生过,或者有可能发生;要么某些话真正说过,或者有可能说。如果我发现有某种原因让某种场景不可能真正发生,或不可能说出某些话——例如某个人物当时处于另一个国家,我便将其略去。”
所以虽然是历史书籍,但是,整篇通读下来,却鲜少有那些类似历史文档枯燥无味的大篇段落出现,或许他会引用一些原始资料,但一定是在保留其主要内涵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文字风格阐述出来,因此虽是历史文,却自带肯叔的轻松流畅、充满趣味可读性的风格,让人恨不得一时半会就要读完,完全停不下来的节奏。
《巨人的陨落》一共42章,人物、事件、地点、时间全部要做到和史实严丝合缝,这恐怕已不是出于故事发展的需要,而更多来自肯·福莱特的任性吧。但他做到了!记得我读到格雷戈里迎接回国的列宁那一段时,那种鲜活的场景仿佛亲身经历,那种革命爆发之前的压抑感扑面而来:在午夜的彼得格勒芬兰站,广场的探照灯打在黑压压的人群中,火车喷着黑烟徐徐进站,列宁从车上下来,对着人群致辞,格雷戈里内心激动无比。黑压压的人群、寂静的深夜、明亮的探照灯、喷着黑烟的火车,这样的场景一度让我想起战争电影片。而这一实一虚两个人物此刻出现在同一个时空,同一个时空,衔接自然、恢弘壮阔,着实奇妙而感动,仿佛列宁的身边就理所应当有一个格雷戈里在紧紧跟随辅佐,甚至感到假如列宁没有格雷戈里就不能成事。
很多时候,看到书中描绘的人物、事件,仿佛就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人有过、这样的事也发生过,接地气的人物性格让我们感到亲切,虽然是百年之前的时代,虽然是哀鸿遍野的战争,可是,因为肯叔高超的写作手法、处理得当的技巧,虚构的人物与真实的历史巧妙地穿插缀连在一起,做到了虚实难辨、真假难分,故事情节铺陈高潮迭起,细部描绘精致准确,毫无滞涩生硬之感,一气呵成的流畅只让我们有一种深深的共鸣:历史虽已远去,我却照样掺杂进去。
二、战火中的爱情之花
伏尔泰说过:“历史有如悲剧,要没有情欲、罪恶、灾难在其中掀风作浪,就会显得毫无生气、令人生厌。”
毫无例外地,战争离不开人类,人类离不开爱情。肯叔笔下的爱情描写更是多种多样、深入人心:真诚、执着、勇敢、背叛、抛弃……多线并进,主次分明。场场爱情都是那样的扣人心弦,无论他们之间是否是门当户对、是否是细水长流,肯叔就是告诉我们:当爱情来的时候,谁也抵挡不了。当爱情远去的时候,谁也无法挽留。正如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恨不知所踪,一笑而泯。
每个人所尝到的爱情滋味俱不相同,所以无论是黛茉和沃尔特,还是艾瑟尔和菲茨,甚至格雷戈夫和卡捷琳娜、比利和米尔德里德,他们的爱情历程都不一样,因此所带来的人生之路也有巨大的差别。
如同格雷戈里对卡捷琳娜已经爱到深入骨髓,虽然他知道卡捷琳娜不爱他,然而,爱与责任促使他要努力拼搏、奋勇向上,即使在战场上,面对着上级军官的贪婪黑暗、冷酷无情,在他们那些毫无技术技巧、丝毫不以生命当回事的指挥下,他始终有一个信念:他必须活着。除了他,不会有任何人照顾卡捷琳娜。无论遭遇到什么,他都打定主意要活下去,因此,他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努力抗争,直至到最后,站在列宁的身边,也达到了他人生追求的巅峰。或许对于那么多充满热血的、有许多理想抱负的人而言,他绝对是可以励志的对象。
可以这么说,一战的历史不过是始终贯穿其间的参天巨树,而感情纠葛则是树上那硕大的瑰丽花朵。福莱特十分擅长描写爱情,无论是菲茨和艾瑟尔,还是沃尔特和茉黛,他都用纤细动人的笔触,在人物刻画细腻,渲染曲折气氛的同时,捕捉男女间微妙的感情变化,技巧超群。
全书感情线索跌宕起伏,屡屡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峰回路转,在肯叔写实幽默的笔下,悲欢离合、男欢女爱,似乎让人身临其境,冷酷、忧伤、现实、浪漫合为一体,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中一切矛盾纠缠爆发,结局出乎意料。可以说,不喜欢看历史的,在这里可以补充到历史课程;不喜欢看爱情的,在这里可以感受到爱情的甜美。
三、衰亡与崛起
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的那样,书中叙述的那个充满烽火硝烟却也是一个经历变革的时代,焚烧了旧制度、旧秩序、旧格局,同时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新兴力量的觉醒崛起,让我们在那黑暗沉闷压抑的年代里看到希望与光明。
无论是代表女性意识觉醒的艾瑟尔、茉黛,还是代表工人阶级、劳苦大众崛起的比利、格雷戈里,他们都积极向上,热情似火,为了个人与劳动人民大众的命运勇敢地与整个社会的偏见、不公平积极抗争、奋勇向上,完全显示出了努力奋勇、不畏艰难的生命之美,就像一把把利刃,划过那20世纪初黑暗沉寂的天空,不断抗击奋斗,刺破千百年的幕布,最终迎来曙光。
总而言之,那些各自独立、迥然不同的人物命运在历史的浪潮下相互交织纠葛。书中人经历纷繁复杂的变化,而我们则看到鲜活生动的历史:一战、十月革命、凡尔赛和约……紧凑的故事情节、复杂的人物关系让人目不暇接,这也许就是众人手不释卷的原因吧。所以看到最后,既无叹息、亦无遗憾、更无晦涩,反而心生痛快,颇有畅快淋漓之感。正如腰封所写,它是“史诗巨著”。“宏大的背景,结构和故事巧妙交织,构成了一部扣人心弦的20世纪史诗”。每一篇章,俱可是独立成篇,都是短故事,却又是篇篇相连,相辅相成,一部恢宏大作就此让我们欣赏。
好啦,诸位,不可以再剧透下去了,一起来欣赏这部鸿篇巨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