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磁盘的基本概念
每个硬盘中心都是一摞高速运转的圆盘,在圆盘上附着的一圈金属颗粒,每个金属颗粒都有自己的磁化程度,用于储存0和1。
当记录数据时,硬盘的磁头开始通电,形成强磁场,数据在磁场的作用下转变成电流,使颗粒磁化,从而将信息记录在圆盘上。
2.磁盘的基本结构
盘片:硬盘一般有一个或多个盘片,每个盘片可以有两面,即第一个盘片的正面为0面,反面为1面然后依次类推
Track 磁道:每个盘片的盘面在出厂的时候被划分出了多个同心圆环,数据就存储在这样的同心圆环上面,我们将这样的圆环称为磁道(负责存储数据 )
扇区:512字节 数据是存储在那个磁道那个扇区
柱面:处于同一个垂直区域的磁道
3.磁盘的预备知识
① 磁盘的接口
IDE OUT
Scsi OUT
STAT III 6Gbps/s 750MB/s 实际100-200MB/s
SAS 6Gbps/s 1000MB/s
SSD 纯电子 抗摔
msata out
m.2
接口类型
STAT 几乎所有主板都兼容,便宜,性能差
PCI-E 需要看主板是否兼容 贵 性能高
传输通道
PCI- AHCI
NVMe
磁盘的名词
容量 NB GB TB PB EB ...
转速 STAT 7200转 SAS 15000转(非常之高) 磁盘阵列RAID
尺寸 3.5 2.5 1.8
IOPS Inpot/Output 输入 输出
顺序 读写
随机读写
磁盘的命令规则 [a-z] aa--zz
MBR=2T GPT=2T以上
4.磁盘基本区分区Fdisk
①添加磁盘 SCSI
ll /dev/sd*
lsblk
②给磁盘分区fdisk
fdisk /dev/sdb
m
a#切换分区启动标记
b#编辑sdb磁盘标签
c#切换dos兼容模式
d#删除分区
l#显示分区类型
m #显示帮助菜单
n #新建分区
o#创建新的空白分区表
p#显示分区表的信息
q #不保存退出
s#创建新的Sun磁盘标签
t #修改分区ID,可以通过l查看id
u#修改容量单位,磁柱或扇区
v#检验分区表w
#保存退出
x 拓展功能
fdisk创建主分区
n
p
默认即可
fdisk创建扩展分区
n
e
默认
fdisk创建逻辑分区
n
l
默认
fdisk查看分区情况,并保存
p
w
安装parted, 刷新内核立即生效,无需重启
yum -y install parted
partprobe /dev/sdb
③对磁盘进行格式化mkfs
-b 设定数据区块占用空间大小,目前支持1024、2048、4096 bytes每个块。
-t 用来指定什么类型的文件系统,可以是ext4, xfs
-i 设定inode的大小
-N 设定inode数量,防止Inode数量不够导致磁盘不足
格式化整个磁盘
mkfs.ext4 /dev/sdb
格式化磁盘的某个分区
mkfs.xfs /dev/sdb1
④挂载mount
如果需要使用该磁盘的空间,需要准备一个空的目录作为挂载点,与该设备进行关联
主分区 扩展分区 逻辑分区MBR: 只能分配4个主分区 如果足够使用就行MBR: 分配7个分区,怎么办?
3主分区 1扩展分区(4个逻辑分区)
2主分区 1扩展分区(5个逻辑分区)
1主分区 1扩展分区6个逻辑分区)(500G 格式化 挂载 -->/data )系统盘 / ----> /dev/sda数据盘 /data ----> /dev/sdb数据盘 /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