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希望此书,能让您的孩子的将来能快乐、积极而发乎自然。虽然,看起来本书是给低龄孩子的书,但是提出了非常有意义的实际操作的方法。无论你的孩子3岁还是10几岁,20多岁。
其实,孩子们并不需要智能手机或者电视,他们需要的是你!他们真正看重的是和你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他们需要被重视,需要和父母单独相处而不被打扰的时间,需要和父母建立一生的亲密关系!从此开始,学习如何无条件地爱与规则!
在处理与孩子沟通的问题时,控制、放任、贿赂、威胁都是家长们常用的方法。这些不同类型的教育方法都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可能导致孩子无法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进行沟通,从而无法建立起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孩子也就无法得到家庭关系所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与这些方法相比,情感引导的教育方法更加充满关爱,也更符合逻辑和人性。因为只有情感引导型父母才会把这些棘手的情况当成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好机会,并且对孩子的情绪给予同情和理解,在沟通中增进亲子关系,进而提高孩子的情商和沟通能力,为他们将来的成长打下最有益的基础。
情感引导是什么?
情感引导其实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通过引导,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来帮助他们认知情感和表达自我。
为什么要进行情感引导?
情感引导会为你的孩子打造一件"保护盔甲",在逆境时庇护他——让他能够更快地从消极的情绪和经历中恢复过来。情绪引导让孩子学会忍耐,让他们知道快乐来之不易,同时还能提高他们控制冲动行为的能力。获得情感引导的儿童在学校里学习更专心,也学得更轻松。
你的孩子会通过情感引导认识到沟通,重和交流对于增进感情的重要性,所以在他们成年之后也更能理解和安慰他人的情感。在合适的时机到来的时候,情感引导会让你的孩子也成为富有同情心的父母。
让我们引用书中的一个例子来看看情感引导产生的力量。
*一个叫克尔顿的孩子的父母从小就对他进行情感引导,对于他各种情绪都给予了体谅和包容,使得他成长为一个心智很成熟的四岁孩子。
一天这个孩子和他的朋友一起在公园玩,一个在学走路的小女孩儿闯入他们的游戏路线,其中两个小男孩居然直接把他们的玩具从小女孩的脚上压过去。受伤的小女孩吓得哇哇大哭,两个始作俑者却视而不见。
在小女孩的妈妈赶过来后,这个叫克尔顿的孩子走过去说:“我为我的朋友这样做感到很抱歉!他们甚至没有停下来避开它。”这个四岁孩子内心强大的力量和同情心让我感到震撼,无疑他是很勇敢的,这份勇气个同情心甚至超过很多成人。
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
方法?方法?方法!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仅有好的理论是不够的,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知道如何做来实现情感引导。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一,播下种子
播下种子是要孩子提前知道特定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及你的要求是什么。如果事先知道要求是怎样的,孩子就更有可能合作。
二,观察和判断
观察和判断的本质是关注。需要关注孩子的行为,观察他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显得烦躁,吵闹或者沮丧?孩子的个性是怎么样的?什么样的事情最让他不满?
三,聆听
聆听的能力对于情感引导而言至关重要。作为父母,我们希望跟孩子讲话时候他们在认真的听,反之亦然。聆听不只是做出听的样子,而是要认真的去听孩子在讲什么,辅助以眼神的交流和对孩子肢体语言的观察。
四,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比如,当孩子因为有人对他恶言相向而哭鼻子的时候,作为父母我们应当承认并接受他的情绪:“我知道你在生气,你需要妈妈的帮助么?”这样说可以帮助他扩充情感词汇量,他会很快就记住这种内心的感觉原来就叫做生气,渐渐地便也能够判断别人的情绪了,并且知道如何去应对自己的情感。
五,同情
同情的力量是惊人的,特别是当孩子经历消极情绪的时候。当我们感到有人理解我们的时候,就不会那么有敌对情绪,也更愿意和人去交流。儿童和成人在这点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我们来看书中一个具体的例子,了解如何实践情感引导。在这个例子中,除了情感引导,作者还运用了一个重要的技巧叫提供选择。
*
妈妈:“请把鞋子穿上。该上车去奶奶家了。”
孩子:“不,我不去奶奶家。”
妈妈:“你好像在生气。你觉得在家比在奶奶家好么?”
孩子:“是的!我爱我的家。”
妈妈:“我也是。我也爱我们的家。”
孩子:“我要留在家里。”
妈妈:“我也想和你一起留在家里。我真希望我们能在家里呆上一周!但是,奶奶会想念你的,妈妈的工作也会想念妈妈的!”
孩子:“但我不想穿鞋子。”
妈妈:“我可以帮你穿鞋,你也可以自己来。”(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考虑)
孩子(喘着气,极力想要行使权利):“那你来给我穿吧。”
妈妈:“谢谢你帮助妈妈。今天你能不能在奶奶家给我画幅画呢?你最喜欢什么颜色?”
怎么样,看起来是不是很简单?只要能观察,识别,接纳并同情孩子的感受,我们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当然,有很多对孩子比较严格的父母很担心,情感引导会不会太溺爱孩子、把孩子惯坏。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情感引导不等同于溺爱,而是在塑造和引导孩子的情感经历,我们的目标是要让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感情,但也要给他们规定适当的限度。情感引导和规定限度同样重要,至于如何在引导的同时又有限的规定限度,其实是需要一些技巧的,作者在书中举了大量的例子,显示了她丰富的经验和处理技巧。
情感引导的误区
那作为父母,我们又知道在对孩子的管教中经常踏入哪些误区呢?
作者帮我们做了总结,我很喜欢这部分内容,虽然只是短短几页。知道了什么做法不对,可以帮我们规避错误,也能更好的理解什么才是正确的做法。汗颜的是,这些个误区我都不同程度的踩踏过。
误区一:控制型父母与放任型父母
控制和放任是父母针对不乖孩子的两种选择。控制型父母通常采用惩罚的手段,而放任型父母则两手一摊放弃管教。
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玩的满身大汗拒绝洗澡,而且大哭大闹。控制型父母的做法可能是对孩子大吼:“不许再哭了,立刻去洗澡,否则取消今晚的所有活动,没有晚饭,酸奶和电视看。”而放任父母的做法则是:不想洗就不洗,不要哭了,爱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吧。”放任型的父母有时候会觉得这种做法是对孩子意愿去自由的尊重,事实是父母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
相对来说,中国的控制型父母更多一些。控制和惩罚短期有效,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并不会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责任的人。
误区二: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刚吃过饭不久的孩子对你说“妈妈我饿了”,妈妈很怀疑地说“不可能,我们才刚吃过饭。”把对象换成和你共同进餐的闺蜜或者另一半,你则很可能说:“是不是午饭没吃饱,今天餐厅的饭不合胃口么?”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轻视孩子感受的例子,大人用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否定孩子的感受,替孩子做判断。
误区三: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
什么?激励和奖赏是错误的做法?幼儿园不是经常有光荣榜么?用奖励去强化小朋友正确的行为不是大多数爸爸妈妈的手段么?不得不说当我看到这种做法也被列为误区时,惊地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作者告诉我们,如果父母经常这么做,那孩子在缺乏奖励的时候,就失去了做正确事情的动力,孩子也很容易对奖励产生免疫力,父母不得不加大奖励力度,孩子才愿意去做事情。而我们作为父母有责任让孩子知道,即使没有奖励也应该做正确的事情。
作为成人的我们,是不是有如此的体会,当领导或者周围的人都称赞自己的时候,才有很强的劲头去做事情。一旦这些称赞或者夸奖的声音消失,我们的动力也随之不见了。作为被用奖惩机制教育大的一代人,我们更在意周围人的看法,而不是做事情本身带来的快乐。
误区四: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这也是父母经常会犯的错误,甚至很多人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在用消极后果惩罚孩子。比如说孩子弄坏了玩具,就取消原来带他去游乐场的计划。这就是消极后果作为惩罚,因为不去游乐场并不是弄坏玩具的直接后果。要利用事情的直接后果来教育孩子,而不是一定要惩罚他,给他“上一课”。
几种常见状况
①孩子害羞
-种子:在体验新鲜事物之前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同情:耐心听孩子诉说,你可以说“有时候我也在刚开始的时候觉得不好意思”;
-和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游戏,预演和陌生人的见面;
-不给孩子贴上害羞的标签,可以说“我知道你不喜欢被别人盯着看”;
-给孩子示范社交生活的乐趣;
-要有耐心;
-鼓励孩子和成年人交流时进行眼神交流;
-永远不要强迫孩子变得活泼外向,也不要逼着他和人交流。
②孩子说谎
-向孩子解释现实和幻想的区别;
-明确界定真话和假话;
-说明在家和在外都要诚实的重要性;
-让孩子知道除了说谎之外还有别的方法。
最重要的原则:无条件的爱!
-不要让我们的情绪左右了和孩子的沟通;如果你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怎能要求你的孩子做到事事听话?
-真正无条件的爱,意味着你不会忽略父母这份最重要的工作,愿意为之学习和改变;无条件的爱不是溺爱,而是任何时候都愿意理解、倾听、帮助孩子成长。无论他一岁,三岁,十四岁,还是二十岁。
与孩子保持亲密关系
1.当孩子难过的时候:
-允许孩子难过,每个人都需要宣泄悲伤的通道,不要因为孩子情绪激动而生气;
-允许孩子哭泣,哭泣是悲痛的一个步骤,会有助于孩子的恢复。不要期待孩子任何时候都勇敢坚强;
-同情孩子,让他知道你也会有难过的时候,倾听孩子的心声;
-鼓励孩子用语言或图画来表达情感-做好一些特殊的心理准备,比如孩子会出现一些行为上的退步;
-关键是让孩子明白悲伤和表达悲伤都是正常的,而且任何时候你都会帮助他。
2.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所以你要先做好社交的示范;
-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隐私,先要解释什么叫隐私,为什么要尊重隐私;
-教会孩子如何道歉,但不要强迫他们不真诚的道歉;
-让孩子知道抱怨无法让你明白他的需要,教会他如何正确的表达,在他停止抱怨的时候对他表示感谢;
-游戏当中要学会保护别的孩子,不专横。
-不冷暴力
在生活中:冷暴力,这个是在家庭的夫妻关系里,其实它无处不在,职场同事,亲子之间,甚至就在这网络里。冷暴力也就是精神虐待,是指不通过殴打等暴力手段,而是通过孤立、轻视、冷淡、疏远、关系攻击、冷嘲热讽等不作为的手段,从心理、情感和精神层面等不同程度的伤害和虐待对方的一种软暴力攻击方式。
-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贬低人格、嘲讽、轻蔑、言语歪曲、打击信心、破坏名誉、孤立、欺凌、迫使受虐者犯错等等,这些都是一种对受虐者的精神虐待。
教会孩子适当的分享用语:
1.我能玩一会儿吗?
2.等你用完了我可以用吗?
3.你想试试吗?
4.我能和你一起玩吗?
应该遵守礼貌的一般步骤:
1.你接受孩子的感受:
你是不是想我知道你喜欢……,所以……。
2.确定孩子的想法:
你是因为太喜欢……所以……,是吗?
3.引导孩子进行思考:
你有没有想过其他人会怎么想呢?
4.请孩子帮助你解决问题:
我们怎么样能够让……包括你,都能感到高兴呢?我们尝试一下吧!
学会情绪表达词的修炼
(附加笔者整理的材料*)
*情感类词汇表:
高兴:
欣慰、幸福、甜蜜、舒坦、舒畅、喜欢、开心、愉悦、感激、畅快、喜悦、兴奋、痛快、爽快、庆幸、惊喜、好奇、热忱
愤怒:
火冒三丈、怒火中烧、痛苦、痛恨、
恐惧:
寒心、心神不定、心有余悸、人心惶惶、惊魂未定、如坐针毡、惊心动魄、惊恐、胆怯、害怕、心慌、畏缩、惊吓
悲哀:
痛不欲生、苦涩、哀伤、心酸、忧愁、忧虑、悲痛、沉痛
着急:
坐立不安、心乱如麻、心急如焚、心事重重、心烦意乱、焦虑
喜爱:
入迷、心醉、倾慕、喜欢、喜悦
怨恨:
仇恨、敌视、反感、可恶、可恨、痛恨、厌恶
烦闷苦恼:
别扭、不快、不爽、心烦、厌烦、烦闷、难受、窝囊、讨厌、憋闷、憋气
忧愁:
担心、发愁、愁闷、忧心忡忡
抑郁:
压抑、郁闷、郁郁寡欢
自豪:
满足感、使命感、荣誉感、成就感、优越感、体面、尊严感
自负:
自大、自负、自得、狂妄、得意、高傲、
委屈:
抱屈、冤枉
着急:
急躁、焦急、心急、心切、焦躁
羞愧:
惭愧、丢脸、丢人、害羞、可耻、亏心、愧疚、腼腆、难堪、无地自容
懊悔
悔悟、后悔、抱歉、过意不去、内疚、歉疚、
惊奇
吃惊、好奇、惊讶、诧异
警觉
警惕
疑惑
怀疑、可疑、困惑、为难、迷惑、彷徨、无所适从
同情
感动、可怜、侧人之心、可惜、惋惜、心疼、怜悯
满意
宜人、惬意、顺心、随心、遂心、如愿
敬佩
心悦诚服、佩服、赞赏、赞美、赞叹、敬仰、尊敬、敬重
感激
感谢、没齿难忘
思念
怀念、牵挂、挂念、想念、渴慕、牵肠挂肚
轻蔑
轻视、蔑视、藐视、鄙视
期望
期待、向往、期求、殷切
失望
悲观、沮丧、无望、失意、挫败、心寒、惆怅、空洞、落魄、麻木、大失所望、自暴自弃
孤独
孤单、孤立、寂寞、孤寂、落寞
平静:
安宁、安心、安慰、冷静、宁静、轻松、踏实、坦然、镇定、宽慰、自在、闲适
高昂
激励、紧张、鼓舞、振作、振奋、激动、冲动、亢奋、忘情
低落
消沉、灰心、黯淡、颓废、萎靡、颓丧 、沉重
表示变化
放松、解气、气馁、厌倦、消气、宽心、如释重负、释然、扫兴
其他:爱、慈悲、乐观、幸运、亲切、无奈
从这本书开始,学习有意识地运用情感引导的策略,正面积极跟孩子相处和对话。在孩子情绪得到了恰当的关注和照顾后,你会发现和孩子连说话都是温柔的,这也让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内心感到很安定,这种美好的画面,和过往家长的学历、财富、经验、地位、原生家庭无关,只和当下愿意学习的心❤有关。
随时改变,都和家庭的幸福有关系。帮助你培养出一个快乐,友善,坚强自立,有责任感的孩子,并和孩子建立一生的良好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