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明媚的春日,花花家里传来喜讯,我那家里有矿的姑姑,生下了一枚比本花小十岁的弟弟,取名小宝。
作为家里的老幺,理所当然的受到了全家人更多的关心爱护。
而小宝本身的属性也很可爱,见到陌生人,二话不说先送上一张大大的笑脸,嘴甜又有礼貌,轻松掳获一众粉丝。
转眼多年过去了,曾经蹒跚学步的小娃娃,竟然都已经开始每天背着小书包炸学校了~
但让人奇怪的是,小宝的性格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变得越发懂事,而是被时光刻画成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模样。
现在的他▼
暴躁古怪——与家人朋友沟通,只有大吼大叫和爱搭不理两种模式;
爱慕虚荣——喜欢收集各种现下流行的新奇实物,用于吸引同学们的注意;
沉迷网络——对于电子产品有着顽固的执念,手游成为他课余唯一的娱乐活动。
这几年的时间,是什么样的经历,导致了如此大的变化?我为他复盘一下。
5岁:爸爸不幸患癌症去世,懵懵懂懂的他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
6岁:妈妈改嫁,他拒绝和继父交流,经常无理取闹的大发脾气;
7岁:妈妈再次改嫁,他不再大哭和讨好,话越来越少,开始自我封闭;
8岁:上了小学,家里人忙于工作,把他的学习全权交给少儿托管班负责,并配了一部手机......
我突然就理解了他的改变,他的乖戾和自暴自弃,都是原生家庭影响下形成的必然结果。
父亲角色的意外缺失,直接影响了孩子独立性和责任感的形成,不安全感成了他主要的情绪体验,心理学上称这种情况为——早期儿童心理创伤。
在这种情况下,继父的出现,更是让他感觉到属于他的母爱被严重掠夺,所以做出了一系列无理取闹的应激反应,去吸引妈妈的注意力。
但是很遗憾,孩子的妈妈并没有意识到他心理上的变化,她正在一步一步的从孩子的生命轨迹中剥离,一起带走的,还有他原本对于家庭的安全感。
稳定感和安全感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如果孩子能从一个稳定的家庭中体验到一种安全感
那将有助于他们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
——《萌芽》
父母要想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就一定要营造一个轻松和睦的家庭,培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
那作为父母,应该怎样去建立呢?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自我》这一专题中讲到:
想要获得一个人的信任和亲密关系,就要去获得这个人的一切体验,并了解这个人的现象场,从而实现“共情”,这放在家庭教育中同样适用。
通俗的来讲就是——理解、交流、陪伴
用心的体验孩子情绪背后的心理状态,并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在深度理解的基础上,才有直击孩子心灵的深度沟通,获得共同情绪。
落实到具体方法论,一位育儿专家给到的建议十分精彩,可以简要浓缩成以下三点:
1F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在孩子的性格,意识形成阶段一定不能少了父母的陪伴。
多多抽出时间和孩子相处,让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充满父母的爱,用心体察孩子的心理变化。
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孩子快乐的成长,拥有健康的性格正确的价值观。
2F 争吵是最尖锐的伤害
夫妻吵架是两人的事,让子女看见父母吵架,轻则在幼小心灵留下阴影,重则影响学习甚至长大以后对婚姻的紧张和恐惧。
父母的关系是儿女安全感之所在,所以请不要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下一代。
3F 兴趣培养是最滋润的灌溉
孩子的兴趣爱好,可以使他们热爱生活,适应环境,可以成为他们一种向上的精神支柱,在这种支柱的支配下,他们会感到充实和美好。
而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亲子互动或才艺展示的过程,是快速建立信任和亲密关系的最佳方式。
最后,愿各位家长重视孩子的心理成长,为他们的童年,洒下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