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就应该去看更多的世界”,我喜欢去各地行行走走,喜欢旅行。我的第一次旅行,回想一下,应该是在大学二年级的暑假,几个同学一起游三峡。
那时候,七个穷学生,相约着暑假坐船游三峡,却连客船和游船都分不清。订了从重庆到岳阳的四等舱的船票,赶到朝天门码头,上了船才知道,我们坐的是客船,在途经的旅游景点是不停的。几个人傻傻地互相看着,都是头一次坐船,坐船的新奇感迅速淹没了订错票的沮丧。再一问得知游船要比客船贵很多,就更自我安慰了,反正两岸的风景是不会少的。
所谓的四等仓,是几十个人一大间,床是上下铺,这对住惯了学校宿舍的穷学生来说当然不成问题。我们占居了靠门口的一个角落,为的是看风景方便。床铺很潮,有股发霉的味道,都可以忽略。第一次远途旅行大家都异常兴奋,只记得刚开船时几个人拥到船头的甲板上,船慢慢离开码头,大家靠着船弦,望着江面被船排开的水流,望着这个据说是面朝天子迎接圣旨的地方,更不想错过长江、嘉陵江两江汇合,清浊争流的奇景。江面开阔,水流卷出一个个漩涡,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望着这条母亲河。
时间太久,已不大记得船是行了三天还是四天?只记得船上的几天都是开心快乐的。风景自不必说,那时还没有建三峡大坝,两岸风光更加壮美。快到瞿塘峡时,船上广播早已在通知大家不要错过美景。其实不用通知,望着江两岸渐渐逼仄、渐渐陡峭的山势,就知道好戏要来了。“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当大家还在惊叹于眼前的奇绝险峻时,船已缓缓而过。虽说刘白羽写的《长江三峡》在中学时已背得烂熟,但站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前,所有的语言都显苍白,我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只能发出连串“哇……哇……”的惊叹。至今还记得,我们三个女生,不顾风大水急,风吹得头皮发麻也不愿回舱,挤成一团站在船弦。接下来的巫峡和西陵峡,风格不同,或幽深秀美,或险峰壁立、也同样让人激动。记得同行的有个男生,黑黑瘦瘦的,是个喜欢作诗的文青,还装模作样拿把折扇,看到风景奇美处,“啪”的一声打开折扇,揺头晃脑吟几句诗来,引得大家大笑。
船在宜昌停得久,好像是要排队过大坝,那时没有三岟大坝,还是葛洲坝,正赶上大坝泄洪,那恢宏的气势也是让人惊呆。
船到岳阳,记得是在凌晨三点,无处可去,为省钱,几个人在候船室的长凳上睡到天亮,然后开始岳阳一日游,岳阳楼、洞庭湖、君山。可能是一连几日的兴奋过去,夏日的高温炎热天气,以及候船室里没有好好休息,几个人都没了船上时的兴致和劲头,无精打采游岳阳。在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旁边找个阴凉处坐下,聊天,小憩,商讨下一步各回各家。七个人,来自六个不同的省份,要去往不同的方向。每个人掏出口袋里的钱凑在一起,看够不够买七张硬座车票,还好,买了票,仍有十几块盈余。这十几块,就是我们七人的饭钱。
我们有四人是坐火车北上的,上了火车,没有座位,一路站着,过了长沙,过了武汉,过了信阳……,那时没有高铁,火车并不快,站了几个小时,不记得了,只记得下车的前一小时,才有空位坐下。
我的第一次旅行,就是几个穷学生的一次穷游。后来工作后又游过一次三峡,坐的是豪华游船,三峡大坝也已经建好。但这么多年,留在脑子里的三峡印象,还是学生时代的那次穷游,就连船上时几个人的那股兴奋劲儿,也觉得是历历在目。因为那种无牵无挂、无所顾及的青春活力,也是以后不再有的。第一次旅行的记忆,是一段青春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