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李叫兽第三期,是第二次听李叫兽的课程。
开课后,发现第三期竟然是第二期的录播,一脸尴尬。
还好我有自己的目标,这次要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
“预测-反馈训练法”或者“逆向思维”或者是跳出李叫兽的理论来思考。
头一次这么玩,感觉脑子都快不够用了,好累好累的。
不过,很多思维方式都是后天锻炼才可能习得的,
哈哈,多练习,就会玩的更嗨。
导论
1.我以前的思维模式
2.玩点不一样的
导论部分总结:
1.关于学习的过程
看视频、阅读文章>思考>练习>实践>习得;
“学习”+“训练”+“检验”=“习得技能”
2.避免无效学习,注重输出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对技能的掌握程度
导论部分思考:
1.为什么李叫兽要写导论“叫兽”说,请使用“预测-反馈训练”方法来分析。
正常的思维方式:报名李叫兽课程的学员,都是奔着李叫兽的个人IP来的,写一个“叫兽说”来开场,这个再正常不过了。有什么不对么,如果是我的话,我也会写。
“预测-反馈训练法”
如果回到李叫兽当时的决策现场,预想到未来1000名学员蜂拥而入,而我要用什么样的形式来欢迎他们,或者怎么来镇场子,我这个跟普通人的一定不能一样。
开营仪式出来讲些牛逼的理论,从理论上把学员打蒙,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写一个特殊的欢迎文案也不错,但是一定要能够提出不同的理论,显得我的课程是独一无二的。
2.为什么开头要这么写。
李叫兽曾经说过,一对多的演讲,开场2分钟能不能吸引到用户注意力,决定了整场的成败。
导论,上来没有一句废话,直接就是段落标题“这是我们要做出的改变”。
果然践行了自己的理论,不能抓住用户的注意力,写得再多都是扯淡。
我的思考,以后在一对多的场景下,提前准备好高质量、不同见解、新颖的观点放在最前面。去tmd寒暄、打招呼,用户不是来听你寒暄的,开场3分钟用户会给你最好的注意力,开场抓不到,后面就很难再反转。
第一课
1.我以前的思考模式
2.玩点不一样的
戳中用户痛点部分的总结:
1.给消费者提供建议。能够落地的、有效的、全新的方法和建议。
2.营销人员不能创造事实。必须是发现事实而不是创造事实。
3.如何发现消费者心中的事实。
4.营销从需求开始,而不是从广告开始。
戳中用户痛点部分的思考:
为什么这样思考呢?
回到李叫兽当时的决策场景,复现当时的思考:
营销最终的实质是要转化和销售,刺激用户产生购买行为。
为什么那么多广告,没有效果?什么样的广告才有效果呢?
就像在嘈杂的地铁站,你用小喇叭不停的播放你的广告语,用户听到之后能不能有所反应。
有这么几种场景:
在我的过往经历中跟我无关,我不想听;跟我的现状事实不符,我不相信;过于理想主义,我做不到;不说人话,我听不懂;你讲的这些我都知道,我不关心。
这么看下来,痛点文案最适合做广告语。
一句话的痛点,一个用户不可否认的事实,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一个生动的场景,马上把消费者带入我的逻辑中去。
一句话,吊打用户痛点。
五种需求的思考:
为什么会总结出五种需求让学员去套用?
1.学员在找需求的时候没有方向,盲目没有规律去找,会浪费时间没有产出。
2.提供一个完整的模型帮助用户做决策,拿走这个模板等于拿走了整个方法论。
把抽象的方法论变成实际可见的模型。
3.这个模型可以解释绝大多数成功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