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身边往往会出现两种人:一种人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活的率性潇洒;另一种人活的规规矩矩,喜怒哀乐不形于色,把自己保护得很好。
我身边一个朋友暂且叫她C吧,C是一个从小按部就班长大的孩子,照着父母的期望成长,照着老师的期望成长,是个不折不扣的乖乖女。而D也是在按部就班地成长着,却长出了一身反骨,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强烈到D初中时就知道自己这一生是一定要做个记者的。
其实C是有着名校情结的,所以说,在某些方面而言,她是渴望做一个努力的人的。C理科不好,即使认真学对她而言也是费力的。十分钟她背不了五个化学方程式,却能记下英语书一整页的单词。以这样的资质,在中考理科占分很重的年代,她毫无悬念地与全市最好的高中失之交臂。不过幸好她文科不错,分科以后也还顺风顺水。
D是一个长得白白净净,看似弱不禁风的小女生。中学的课堂上有个永恒的主题,就是说出你的梦想。当许多人稀里糊涂地说着科学家,主持人的时候,她坚定地说着我要做个记者,以后要进新华社的。
没错,C就是我说的那个情绪内敛的人。一个人的性格来源于多个方面的原因,C记得,自己刚上初中,被选为纪律委员的时候,喜滋滋地回家告诉爸妈,而作为一个在大城市挣扎的打工族的父亲告诉C,当着就行了,别真的去管什么事,别得罪人。C最终还是没有做什么的,毕竟初中的孩子也翻不了什么大天。
初中时代,于C而言,悲喜两重天。语文英语这些文科性质的学科总能名列前茅,而沾上数理化,她都不知道该上哪找自己。她是很想努力的,以至中考前一个月还特地去书店买了一套冲刺题。可惜的是,中考完她也没能做完。
对D来说,初中正是她蜕变的一个阶段。刚进初中,她的成绩并不算好。可苍天不负有心人啊,D贵在努力。她从初一开始就有着每一科的辅导书,并兢兢业业的做完了,在成绩上,她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中考结束,她理所应当地进了本地最好的学校的最好的一个班。
是的,这都是读书时候的事情,能说明什么呢?但是,我还是想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说完。
高中,C进了次一点的高中,也开始知道了除了学习以外还有那么多好玩的事情。但是,我们说到了C是个有着名校情结,渴望努力的人。而在她玩了一段时间以后,幡然悔悟,想要好好学习,立誓要不负大好青春。但是,这个时候的她成绩早已晃到了班级中游,在这个并不都是尖子生的高中,她也一直自视甚高。怎么可能告诉所有人她要努力学习了,她要像一个傻子一样努力了。不可能的。她既害怕别人发现她并不聪明,又害怕她努力了她成绩也不能提升。
简单说来,她太在乎别人的目光了。她想要躲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努力,却又开始劝慰自己,反正也没人知道自己要努力学习,放松一点吧,休息一下吧。所以,她也这样把自己一步一步送进了一个二流院校。
D就是那种明目张胆,说要就要的了。她上了高中以后,依然很努力的再学习。因为她有一个太明确的目标了,她想成为一个记者,她想进新华社。要实现这一切,她必须得去一个相对而言不错的院校。
我们也说到过,D不算聪明,但她努力。而在一个高手云集的学校里,D很快就被挤出了那个精英班,而D觉得为了自己的梦想,无论遇见什么都不该放弃。她在那个班上依然保持着她的努力,永远蝉联着她们班的第一名。她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了一个不错的学校,读了她日思夜想的新闻学专业。
是的,这一切都可以靠努力换来,明晃晃的努力等于沉甸甸的收获。我也知道,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有些东西不是努力了就能来。
C进大学以后遭遇了很多事,她觉得她应该在大学里面混出个名堂的,毕竟,她高考也不是一塌糊涂。而事实是,C一开始加入了很多部门,部长给她的工作也能好好完成。但她却永远不说什么话,无论是在部门里还是在部长面前,像个小透明一样。大二留部的时候,其实以C的工作能力是可以留下来的,但她自始自终没有说一句话。结果显而易见,她光荣退部。部长后来跟她说,其实是考虑过她,还纠结了很久,但是因为她什么都不说,不要求,也就留下了相对活跃的另外的人。
D一进大学就明确的要求加入校报,拒绝加入其他任何组织。她在校报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认真写稿改稿,听着前辈指点迷津,跟志同道合的朋友谈天论地。大二顺利留部,继续做着她喜欢的新闻,甚至大一的时候就去到当地相当有影响力的一家媒体实习。
故事发展到这里,你们都会说D过的才是人生啊。对吧。其实,这只是两种不同的人生罢了。
C庸庸碌碌这么久,都一直是父母老师眼中的乖孩子,不需要别人操什么心。而D为了要做记者,都差点跟家里决裂。D的父母坚持认为,女孩子不应该做记者那么辛苦的行业,应该老老实实考个公务员,结婚生子。
C和D其实是同学。
如今的C在担心着自己的未来,想要找寻自己的人生理想。
而D一路跌跌撞撞,与时间赛跑,想要去拥抱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