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看了艾小羊的一个文章《赢在出生前:做个普通人竟然这么难?》,里面说到香港的孩子面临的教育竞争非常激烈,好的名校只录取1月份出生的孩子,香港的很多妈妈说:“要想让孩子上名校,就要让孩子赢在射精前。”
很多有名的幼儿园你要上,就要进行考试。而要通过这些考试,孩子在没有出生前,就要提前报名,等出生6个月后,报名参加6个月宝宝的早教班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在这些幼儿园的入学考试中通过考试。甚至是上了幼儿园的孩子,一天要同时上两个幼儿园,同时学习粤语、普通话和英语。当看到这里时,
这一篇文章指出了,父母的教育焦虑其实被商家绑架了,过早的让孩子进行早教,只会导致孩子早衰。很多孩子一路过关斩将后,到了初中、高中以后,出现厌学、抑郁,对学习丧失兴趣。文中的提到的纪录片《没有起跑线》里那个上名校的孩子说:"读书真的是跑马拉松,由幼儿园开始催迫,好像是短跑,用短跑的速度去跑马拉松,其实你还没有跑到中段已经死了。”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从小我的父母就给我灌输的道理。可是长大以后我发现,真正改变命运的其实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终身坚持不懈努力的能力。我觉得纪录片里面孩子说的话其实很有道理,不仅读书学习是一场马拉松,人的一生也是一个马拉松,保持对知识对学习的终身热爱,是比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考100分更重要的事情。
古代的伤仲永我觉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时的领先并不代表永远领先,一时的落后也不代表永远落后。并不聪明的曾国藩考了7次才勉强拿到秀才的文凭,他的秀才名次是倒数第二,可是他一直没有放弃努力学习和精进自己。在当官以后,依然坚持读书、学习,才成为晚清重臣。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的确有天才,但是毕竟大部分人都不是天才,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智商一般的普通人,可是通过后天的持续努力学习,我相信也可以慢慢的改变自己的命运。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强,比自己有出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甚至把自己没有能够实现的梦想和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年幼的孩子背负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可是孩子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只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凭什么要求孩子来实现父母的梦想和希望呢?
孩子有孩子的人生和梦想,父母有自己的人生和梦想,不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附庸,尊重每个孩子的梦想,保护好孩子的求知欲和对世界的好奇心,让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让孩子自己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让孩子自己能够独立自主的掌控自己的人生,让孩子自己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是完成父母的梦想。
不管是否赢在起跑线,我觉得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不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高于一切,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梦想、有担当独立自主热爱学习能自己独立思考的人,我觉得这才是比赢在起跑线更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