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的一所知名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毕业的小颖,从小就是亲朋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好、听话,一直是伴随着她的标签,就是在人才济济的大学校园里,成绩也一直是排名前三,妥妥的学霸。
有着多个光环加身的小颖,大学的感觉就是往前冲,各科成绩都拿第一,那时的目标就是把课程学好,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但毕业要进入哪一行,具体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小颖却很少想过。四年大学毕业后小颖凭借着过硬的专业技能,顺利应聘到一家做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的企业,做小程序、APP的整体设计、以及公司一些项目的视觉设计工作。因为基础功底扎实,小颖上手很快,经手的几个项目都得到了领导和客户的好评。后来因为公司发展问题,小颖又换了一家前景更好的公司,还是从事设计师的工作。
因为设计工作的特性,需要长时间在电脑前坐着工作,经常需要加班,导致小颖的健康出现了不小的问题。而从小颖自身来说,虽然她做这个工作很得心应手,也是和自己专业相关的,薪资也很不错,但总觉得不那么开心,尤其身体亮起红灯后,更希望能转换下工作方向,重新定位。可是由于自己从大学学习的就一直是有关设计类的,毕业后也从事的相关的工作,不知除了这个自己还能做些什么,更不知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而这个萌芽一旦产生,那种对工作的负面情绪就越来越大,导致每一天工作都像是煎熬了。
当小颖找到我时,她刚因为赶一个项目加了一夜的班,虽然已经利用上午休息了一下,但整个人还是很疲惫。落座后,小颖声音低沉:老师,我是真觉得自己撑不下去了,经常都是这个样子,加班不断,有时候一天下来坐在凳子上都起不来几次。我现在腰椎和颈椎都出了问题,我怕再这样下去,我的身体问题会更严重。另外,我本来是很爱说爱笑的,但是自从做设计工作,需要深度思考反复琢磨,除了开项目会议,更多的时候就是自己在画图、设计程序,我都感觉自己的语言能力要失灵了。但是专业选择时也是和家人一起选的,现在出来的收益也还可以,毕业后做了两年多,自己也有了更多的收获和经验。我真的现在特别纠结,一方面不知道自己该怎样继续下去,毕竟在这个行业我已经有一定的积累了;另一方面,如果不做设计,别的技能我都不熟悉,怎么转才好。完全是迷茫的。
听了小颖的诉求,我知道她现在面临的实际是转职问题。一般我们在做一个工作久了,因为种种原因,需要进行另一种职能的探索。这个时候,首先要想到的应该是在本行业进行转职,而不是同时进行转行转职,这样的给自己加的难度就更大了。
在咨询过程中,我先带着小颖进行了性格兴趣的探索,发现从测评上来看,小颖适合从事的应该是与人接触的工作,她与人友好、注重细节,天生一副热心肠,善于站在对方角度帮助他人,获得认同感。做事非常的务实,有条理性,有明确的业绩目标。而从兴趣测试来看,她最突出的职业兴趣是SRA社会现实艺术型,这种兴趣类型最突出的特点是懂得关心别人,易与人合作,富有同情心,希望在工作上能帮助到别人。通过上述解读,小颖终于明白从事设计工作时,她总感觉不舒适的感觉来源于哪里了。更进一步明确了她要做的是直接与人接触的工作。
小颖说,自己从小到大,人缘一直不错,很喜欢帮助别人,周围的朋友有什么事都愿意和她说说,为此她还被大家称为“知心姐姐”。我们一起挖掘了她这两年在工作中可接触到的工作类型中,哪些是能和人打交道有接触的工作。小颖仔细思考后,列出了几类。我们又分别对这几类工作,分析出具体的要求和目前小颖的优势和劣势。经过一系列的梳理,在咨询结束时,小颖终于得到了自己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又将要达成的方向做了系统的计划,小颖也接受了自己向新方向行进的过程中,要克服的阻力和可能要面临的一些取舍。毕竟比起苦苦支撑,用自己的身体健康来拼搏说,一份自己喜欢、具备一些能力、有更好的发展方向的职业显然更值得去尝试,更具有吸引力。
这种尝试,不是简单的试错,而是在我们了解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为何是这样的人之后,进一步让别人以及自己都能看到我们价值所在。在我们的人生中,即使再好的工作,有时也不得不根据现实情况做出改变,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位置,但这种调整绝非盲目的,毕竟每一项决定承载的都是选择的后果。虽然我们无法了解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是还有许许多多的东西是我们可控的,我们只要把握住这些可控的因素,在面对人生选择时,找准正确的方向,就能使我们的职业生涯,不至于偏离的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