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脑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如果有机会能够进入别人的头脑中一探究竟,肯定会让人大吃一惊吧!
即使自己,在发现一直深信不疑的观念和现实反差特别大时,也大为惊讶。
昨天聊天,儿子说,他很久没有感觉到非常生气了。忍不住问他上次生气是什么时候,他说六年级毕业的暑假,情绪起伏特别大。
然后他非常吃惊地问我:“妈妈你没发现吗?”我有点汗颜,那段时间他不爱交流,总是把自己房间的门关上,听歌读书练字。我没想到他情绪那么强烈。内心经历的波动,只有他最能深切体会吧。
今天早晨,我也经历了一次小小的波动。早起前产生自我怀疑的想法,觉得更新日记是不安全的。就像瑞达利欧在《原则》中说的,让自己的想法透明,会有来自本能的不舒服。我也感觉到同样的不安。时而怀疑,时而担心,直到写日记时,决定分步走,先把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彻底书写一番。
当我面对焦虑不再逃避时,它慢慢消退了。现在,我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情绪想法和行动是两条交叉进行的路线。忽然发现,自己的觉察力和行动力又变强了。值得骄傲的是,今天早上我没有被情绪、想法牵着鼻子走,按照原计划冥想、瑜伽、更新日记。做完这一切后,天亮了,自己的心情也随着明朗起来。
再次回想,只是这样一件小小的事,心里居然上演了一场风波。
每个人都有非常丰富的内心世界,里面随时上演着各种剧情,我们自己是导演、是演员、也是观众。如果我们没有主动表达,没有人能够知道我们的内心里发生了什么剧情,有怎样的想法在飘荡,这种想法有多少客观理性?它引发了什么情绪呢?这些外人极难知道。
恰恰是这些想法和情绪,左右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动。
我们怎样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否客观呢?
伯恩斯提出了很多方法。我们先来看看认知疗法中的一部分。基于真相、基于逻辑和基于语义的方法。
基于真相
* 寻找证据法
* 验证法
* 调查法
* 寻找原因法
我们可以寻找证据、实验验证、调查他人和寻找原因来发现真相,用事实说话,认清自己想法和现实的不符之处。
比如自己无缘无故担心撞车,就可以先寻找证据,司机驾龄多少,技术怎样,情绪是否稳定,天气和路况适合开车吗,我们了解得越具体,就越安心;
实验验证可以打破一些不现实的推测,有个妈妈不小心刮到鼻子,伤好以后,她总觉得自己留下了一道难看的疤痕,大家会吓跑。伯恩斯建议她去商场转一圈,看看人们的反应。她鼓起勇气走出去,发现人们根本没有注意到她的鼻子,完全没有发现伤疤。她很快从自己制造的恐惧中走了出来。
大多数人都有类似的心理困扰,当我们发现,大家和自己一样时,就会大受安慰,也能更好地应对焦虑了。有位女士非常害怕当众演讲,可她的工作却要求她常常演说。每次对她都是一场折磨。后来,在一次演说中,她问观众,有多少人害怕演讲时,三分之二的人都举起了手。她的演讲焦虑大大减轻了。另外一位女士多年深受抑郁症的折磨,有了自杀的念头。她觉得“自己自杀了就减轻了家人的负担”,伯恩斯请她调查观众的意见。很多人分享了亲人自杀带给他们的伤痛经历,这位女士终于看清了自己想法的荒谬:如果她自杀了,留给亲人的不是轻松,而是长久的痛苦。她打消了这个念头。
我们常常把不快归结到自己或他人的身上,如果能够从各个方面,寻找事情的原因,自己就能够看到事情真相。从中吸取经验,避免下一次重复发生。生活是复杂的,每个结果都有很多原因,我们看到的原因越多,就越能够客观面对。比如一个女孩失恋了,她开始责怪自己,觉得是自己不好;后来又责怪男友,觉得男友朝三暮四;其实她可以分析具体的原因,两人是否性格不合,是否自己过于牵就或是过于娇纵,男友是什么样的性格,两人相处经常在哪些方面产生分歧等,都会为自己下次恋爱提供参照。
基于逻辑
* 模糊地带法
* 过程结果对比法
很多人有完美主义倾向。如果一件事没有达到自己的标准,会沮丧。这时可以运用模糊地带法。我们要清楚,无论任何事,都有可以再改善、提高的空间的,所以世界上其实并不存在完美的事物。如果一定要达到某个标准,自己会常常感到挫败,也会降低做事的动力。有个男孩很害羞,他每次想要和女孩说话时,都带着“说一句话让对方眼前一亮”的标准,但是交往经验不足的他是很难做到的,他很羞愧、自卑。伯恩斯医生告诉他,不必要自己一鸣惊人,他只需要微笑,打个招呼就可以。男孩终于解开了心结。
伯恩斯还用了过程结果对比法。他对男孩说,和女孩说话,女孩如何回应,不是男孩能够控制的,如果他对女孩是否友善回应做为检验标准,肯定会焦虑不安。但是专注于过程,只要自己能够微笑开口,不论女孩怎样回应,他都取得了进步。把检验标准掌控在自己手里,就能够勇于开口了。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结果的,也许我们努力去做,但事与愿违。这时我们回顾自己做事的过程,自己确实已经尽力,已经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那么,我们就是成功的。常常用这种思维看待事情,就会免于失望之苦。
基于语义
* 语气法
* 语义法
* 具体分析法
下标签、“我应该”也给我们带来许多焦虑。
你是否常常在心里责怪自己,我“应该”“不应该”怎样做?我们可以用更友好、包容、鼓励的语气和自己交谈。像对最好的朋友一样,温和地鼓励自己。指责自己的习惯是后来习得的,我们把父母老师等权威责备自己的方式内化,成人后,常常在出现问题时不自觉地责备自己。这种方式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它让我们沮丧,同时失去自信。
人们常把“笨蛋”“傻瓜”“失败者”标签贴在自己或他人身上。这些标签没有任何意义。世界中有傻瓜行为,但是没有傻瓜。当我们用标签定义自己时,会感到自卑、失望。可笨蛋的定义是什么呢?仔细分析,世界上绝大部分人可以是笨蛋,也可以不是笨蛋。我们又用什么定义失败者呢?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的失败者,我们总有一方面是成功的,某一方面不那么成功。
我们可以运用具体分析法来拆掉标签。笨在哪里?傻在哪里?失败在哪里?所有事物都可以不断改进,标签是毫无意义的。
每个人都会产生各种各样扭曲的想法,并且引发焦虑和忧郁的心理。我们可以把各种消极情绪当做信号,当它们出现时,揪出后面隐藏的消极想法,用各种方法去检验、修正。我们掌握的方法越多,就越能够觉察、调整自己的想法和情绪,生活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