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身边总会存在这样的人:上学看起来不努力却总能拿高分,玩的不比自己少的朋友却总是在很多方面成就要比同侪大的多。
《暗时间》这本书给了我答案。
所谓的暗时间是指人在思考过程中进行的逻辑推理,推理能够深入理解事物,它不会因为我们在做别的事情而停止,占据人一生中很大的比例。
你在走路、买菜、洗脸洗手、坐公车、逛街、出游、吃饭、睡觉,所有这些时间都可以成为暗时间,如果能够加以充分利用进行思考、反刍消化平时看和读的东西,让你的认识能够脱离照本宣科的层面。
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时间,日积月累起来就能够形成巨大的累积效应。这也是为什么那些看起来不怎么努力,却总是能够取得较高成就的人多数所具备的素质。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就像一个个沙漏,里头装着的沙子是相当的,不同的是有些人的沙漏颈部较细,有些人的沙漏颈部较粗,那些颈部较细的沙漏能够抓住每一粒时间之沙,虽然沙子的总量一样,但相对却拥有更长的生命。
那么如何运用暗时间提高记忆和学习的效率呢?
我们常说,你所拥有的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得多少,而是在于它是否能在恰当的时间被提取出来。
如果说你记了很多东西,但是它们不能在你想要用的时候被恰到好处的想起来,那么这些记忆就像记忆海洋里的信息孤岛,虽然被短暂的记录在大脑中,如果长时间不被调取使用,那么就会被渐渐遗忘。
有没有什么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记忆与学习能力呢?作者认为是有的:我们在记忆的时候将许多线索,如当时的场景、问题的背景、甚至所处的语言环境、空间位置,一并编码进了记忆。
事后这段记忆能否被提取出来,严重取决于提取线索是否丰富,以及在回忆的时候是否重现了记忆时的线索。
如何有效从日常经验中总结知识,以及如何能够真正学以致用,使知识在你需要它的时候自动从大脑中蹦出来,而不是搜肠刮肚半天没有头绪呢?作者提供了5个办法:
第一:养成习惯,经常主动回顾一段时间学到的东西。
这不仅有利于巩固长时的记忆,而且一段时间之后的回顾你可能已经因为学习新的知识从而对原先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看法,通过回顾可以整合新旧知识得到新的启华。
第二:创造回忆的机会。
比如经常和别人讨论或者讲给别人听。你和朋友讨论交流,说一段时间总结的东西,这样别人学到了新东西,你也从别人那里学到了新东西,并且在彼此表达的过程中都强化了自己的记忆和理解,因此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再比如经常整理自己的笔记。如果你没有做笔记的习惯,那么最好从现在开始。整理之前的笔记不仅能巩固已经淡化的记忆,而且给你重新审视知识的机会,加深大脑的印象,让信息更容易被调取。
第三:设身处地“虚拟经历”别人经历过的事情。
对于经验知识的学习来说,光是看或听别人说还不够,往往到了自己就想不起来,结果就是你虽然学到了知识,它却不会在恰当的时候,从你的大脑中蹦出来,属于死的知识。为什么会这样?
可能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别人的事情和自己的事情在大脑中的加工方式是不一样的。别人撞墙你也许不仅不疼还会幸灾乐祸,自己擦破皮就龇牙咧嘴;别人糟糕的事情似乎永远不会发生到自己身上。
一个弥补的办法在于努力设想自己处于别人的境地,经历别人所经历的事情感受它们。使它们和你的情绪记忆挂钩。由于我们真切地设想了自己处于这种场景当中,我们是第一人视角,所以当以后遇到类似场景的时候就容易回忆起当时的感受。
第四:抽象和推广。
如果一件事情就是一件事情,那么我们永远也无法学习到未来的知识,结果就是每堵墙都要自己去撞一遍试试硬度。人类大脑最杰出的能力之一就是强大的归因推理,就是将特例中得到的规律推广到一般情况。
同样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也别忘了将问题投向一下,剔除不相关细节,使问题也从一个特定的分歧往上抽象,从而碰到之前泛化过的结论。
第五:联系/比较自身的经历。
将别人的经历或通过阅读和观察得来的经历和自身的经历进行比较。常常能够得到非常有价值的结论。
比方说我之前做过某件事情,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失败了。有一天我看我看到或阅读到某个人做类似或同样的事情。她成功了,我通过比较,人的差别可以比较靠谱的推测道。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我们成功概率的差异。
当然观察阅读,并别忘了带着你的理性去审视,弄清娱乐是娱乐,知识是知识。如果你想真正得到一些知识,最好过滤一下你的信息,否则你只是在别人的思考中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