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世达定律: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就算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本法则。
要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就要从现在开始养成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据此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及时行动
所谓做事拖延,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做事。
拖延的人为什么迟迟不开始行动?
1.错误的估算所需的时间
2.来自内部的恐惧
只要开始做事,一个人就要面临做错,做不好的风险。拖延症患上一个简单的认知错误:认为哪些能够做对做好的人都是直接做对,做好的。很多人做事拖延不过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在作祟。而现实是:只要做事,就一定会出问题。
做事情的时候,肯定会遇到困难,事情越有价值,困难就越具规模。遇到困难的时候,心平气和地面对就好,因为这只不过是生活常态。
有时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依然没能解决问题,却眼见别人轻松过关,这确实令人气馁。不过这也是生活常态:在任何一个特定领域,总会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表现更好,费力更少。 接受现实,勤能补拙。
3.来自外部的恐惧
这段的描述太好了,忍不住要站立鼓掌。
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人是一种很有趣的动物,在自己作对,做好之前,通常已经了解作对,做好是什么样子。于是,无论能否作对,做好,人都觉得自己有能力判断别人是否作对做好。所以,尽管自己不怎么样,却可以振振有词、理直气壮地评价别人做得对不对、好不好。因此,可以得出一个推论:一个人一旦开始认真做事,被嘲弄、被耻笑的几率将远远高于被夸奖、被鼓励的几率。
那些真正能够作对、做好的人,绝不会随意嘲弄、打击别人,因为他们是做对过、做好过的人,他们一路走来,心理非常清楚作对、做好有多么不易,所以,他们会不吝一切机会去鼓励那些尝试做事情的人。
如果一个人经常嘲弄他人,那只能说明他自己不怎么样;否则,他会像那些极少数已经做对、做好的人一样,给予别人真诚而非嘲弄。也有时候,那些能真正做对、做好的人也会给出负面评价,但那通常都是“建设性的负面评价”,并不是为了获得优越感而发出的嘲弄。
没有谁一开始就能做对、做好。所有做对,做好的人都是一路磕磕绊绊走过来的,这就是生活的常态
动辄给出非建设性负面评价的人,往往不是正经做事的人,他们和那些正经做事的人身处不一样的世界,这也是生活的常态。
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加每个人都会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对一个5岁的孩子来讲,未来的1年相当于他已经度过的人生的¹⁄₅,即20%;而对一个50岁的成年人来讲,未来的1年只相当于他已经度过的人生的¹⁄₅₀,即2%。所以,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会觉得时间运动得越来越快。
小结
最后期限不是固定在将来某一个点,而是朝着你加速扑来。如果在起步晚了的情况下,问题不是“到时候能不能做好”,而是“到时候能做多好就做多好,总好过什么都不做”。所以,不管遇到什么任务,最好的开始时间就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