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序章的思考
关于实践与真理的关系,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有着共同的认知,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标准。作者这本书,个人认为,是在告诉我们在检验的过程中,事件的构成、它们的发展和结果,是个很复杂的结构和过程。“非对称性风险”在这个过程中普遍存在。
正因为作者提到的“傻瓜”、“骗子”太多;“骗子”和“少数人”以道德伦理作为引导、巧用教育或者压制,让普众为某些阶层分担了风险,自己收获了丰厚的收益。他们的是世界运行的游戏里的角色是制定者、干预者和获利方。作者试图通过对案例和现象的分析告诉普众,如何分辨、如何更好的在这场游戏里不至于成为最可怜的受害者。
干涉主义案例是故事的核心,“共担风险”的机制被打破。整个“风险共担”系统通过淘汰犯了错误的失败者来实现自我进化。作者说,这就是进化过程中筛选的力量。在此,我是有疑问的,这里的“对错”是已什么标准来判断的?是遵循了大部分人接受的标准,还是在某一个特定的利益群体中,又是否有利事物发展的来判断对错?这个特定事物的发展又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为了以某群人牟利为目的?这些都是我的疑问。
我对作者提出对称性的解读是,这里的对称性有三种特性,一个是强调个体的对称性,即我个人的付出和收获成正比;2、群体间的对称性,比如以公司为例,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的对称关系;3、社会关系中的对称性,作者提到的是这种对称性存在传递关系,带有一定教育和发展的意味。然后我看到了“牺牲”这个词。但,有必要时,大家更愿意为什么样的关系去“牺牲”呢?
作者提到手工匠人将自己的灵魂置于工作,在我看来在无法成为少数人前,一种正面积极的办法,如果不能从他人那儿,或者生活中获得充足的存在感和价值感,那么有些人产生对自我的反思,是不是自己可以坐得更好,便会试着注入自己的灵魂,尝试在事物本身上找发现新知识的乐趣。然后某一天,猛然回头,可能我们能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那时我们拥有了发言权,也可以去影响一部分人。个人认为,这是最笨的办法,也可能是最省力的办法。相比那些凭自己的资源、权力来操控人的大神而言,普通人,只要通过个人发展来操控某些具体事物,实在算是简单了。对于、这一节的问题是“抄近道”真的是一种不诚实的做法吗?谁规定,我们一定要做“老实人”?
本序的最后一节,其实作者也很无奈的提到,写这本书,也是出于无奈,这样一位在风险管理体系中如此金灿灿的作者,也同样摆脱不了这些影响,我相信他即时写完这本书,那些牛还是存在的,因为牛如果不弹琴,他们就无法把奶卖出黄金般的价格了。所以说,非对称风险是不能规避的,只要社会存在,阶层就存在,2/8定理就不会瓦解。我们都是非对称风险的受害者也是收益者,因为我们本身都在追求权力,追求成为少数人。
---------------------------------------------
以上均是个人读完本书《绪论》后的一些零散的没有经过二次整理的思考,欢迎大家共同探讨。鉴于橙子小姐是个不太会转弯的lady,若文中粗糙或者幼稚的疑问引起了某些位的反感,请大家自行屏蔽。写字是件很纯粹的事,本人也不是评书人,仅仅是个闲来无事,喜欢读一读书,再自己逼一逼的直性子。祝大家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