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将《铁生锈》和《铁生锈的快慢》整合成一节课上。下面我来浅谈一下教学主要内容和反思。
铁生锈,主要是将铁和铁锈的物理性质进行对比(颜色,导电性,能否被磁铁吸引,手感等),得出铁和铁锈并不是同一种物质,也就是铁变到铁锈是生成的新物质,即得出铁生锈是化学变化。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学生还是提出了一个问题:铁一直会生锈吗?他们觉得铁锈不是铁变来的,是凭空长的铁锈。这里有又做了解释,是铁变到铁锈,原本的铁就不见了,变成了锈。一直锈下去是因为铁锈疏松多孔,容易让空气和水继续渗透进去腐蚀,这个原因也是我们中学的内容。深度不太好把握。如果能听懂就好,没听懂,下来我还得继续反思一下。
由生活经验,学生们得出铁生锈与空气和水有关,最关键的是接下来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其中一个因素。
探究完铁生锈,我又将生锈快慢进行探究。一样的是采取控制变量法。课本这里的探究问题是: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实验方案是把铁钉分别放在空盘子(有空气和非常少的水蒸气)水盘子(有水和部分空气),油盘子(无水无空气),得出水盘子的生锈速度最快。作为学生,脑袋里生出了很多能疑惑,为什么油盘子里没有空气,空气盘子没有水但为什还能生锈。这里老师不得不又要讲空气的溶解性,作为老师,我也有疑惑,课本明明是探究的是与空气有关吗?为什么变量不是空气的多少?水也成了变量了?这里课本设计目的是?我记得初三化学也有这样的探究实验,主要是用装满蒸馏水和自来水做对比空气,我觉得涉及到了初三化学的内容。这里有不太好把握深度,时间也很紧。使我比较困惑。
课本还有一个值得探讨的点是让同学们比较空气,潮湿处,水中,盐水+空气里的铁生锈速度快慢,很多同学都在上面实验的基础上认为潮湿处比水中慢,因为他们觉得潮湿处的水少,水中的水多。眨眼认为他们的说法没错,这里给同学们解释起来很抽象,这里有告诉同学们潮湿处是空气和水都多,水中的空气比较少。也会涉及到空气的溶解性,我还是觉得我解释的比较牵强。这两堂课要把学生的思维理清楚,并且深度合适,学生是否吸收,是我后续还要继续反思的。也请各位老师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