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们一生的唐诗宋词

影响我们一生的唐诗宋词

       经常有人会问:背诵诗词究竟有什么用?没用! 如果你指望它升官,不妨想想自己对待朋友圈里那些“口吐莲花、出口成章”的朋友,有几句赞美是真心的?更多的是不屑一顾;如果你指望它发财,那么就该知道,现在,靠它谋生的人不仅少之又少,并且大都活得不太好;如果你指望它高考可以拿高分,别忘了每一张语文试卷都有要求:作文“严禁写成诗歌”!

       如果有人说背诵诗词有很多好处,那都是骗人的。但我今天要说的是,背诵诗词,除了让你的生命可以更丰满以外,还可以提升你的境界、你的情怀。

        诗歌,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

        孩提时代,家长和启蒙老师就教我们背诵唐诗宋词。那时候,我们基本不觉得累,因为诗词大都和《声律启蒙》一样押韵,朗朗上口,和儿歌差不多,比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也分不出高下,背着玩就是了。

        (《声律启蒙》: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慢慢的,我们就这样长大了。

        春天,看到桃花盛开,看到柔媚的新娘出嫁,突然明白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zhuo)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夏天,如果去杭州的曲院风荷,小舟在荷叶中穿过,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如果在雨中游览西湖,知道了什么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秋天,过了天高云淡,就是秋风乍起,漫步八字桥,看到乌鸦立在树上,金黄的银杏叶铺满石板地,知道了什么是“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什么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什么是“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冬天,北风凛冽,天空阴沉,路上行人都在行色匆匆的奔走,到了家,烤着炉子,外边洋洋洒洒的就下起了鹅毛大雪。于是,知道了什么是“绿蚁新醅(pei)酒,红泥小火炉”;什么是“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长大了,与女孩约会,知道了什么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元宵节看灯会,知道了什么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愁的时候,“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乐的时候,“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童年的时候,“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

        长大的时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背诵的那些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

        有一天,你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比如: 游子回乡之前,“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到家的时候,“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忽然看见了当年的心上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不是,“我靠,终于看到你了”,那么粗俗、浅薄。

        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其他的词语来形容。

         小时候,记忆里的声音,对精神世界是有影响的。诗歌,哪怕不明白意思,只是音韵,让他听着学着背着,都比读背那些生涩难懂的词句要好。 所以说,诗歌的好处,就是纯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里的这几句诗,以日常语言解释起来就是:鸟儿轻轻唱,落在河洲上;美丽俏姑娘,青年好对象。把一段原本要表现情爱、少儿不宜的画面,处理的如此清澈明净。

        诗歌也没有那么复杂,世上到处是简单明白的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种句子,一读就明白,有什么难懂的呢?没有比日常语言难懂到哪里去。

        当然,两宋之后的诗词,爱说理,爱用典,一言难尽。那就读些《古诗十九首》,教些汉乐府,背些王维孟浩然。中国诗词那么多,没必要非让孩子们去背什么《琵琶行》、《长恨歌》吧! 今年已驾鹤西去的金庸大侠,在《倚天屠龙记》里写道,张无忌离开冰火岛前,谢逊曾逼迫他背下许多武功要诀,还说“虽然你现在不懂,但先记着,将来总会懂的”。

        许多东西你记下来了,就是在心里生根、在心里荡漾着。日后触景生情,总会懂的。背诵诗词,就像吃饭,那么多年下来,你能说之前的都白吃了吗?你吃的饭、你走的路、你读的诗,都已经渗透到了你的骨子里、血脉中,变成了你的血肉、骨头,变成了你的情操、修养。你的一举手、一投足,就展露了你的读书功。“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们会因为什么想起那些诗词?

        1998年我第一次到达北京的故宫,在太和殿前,忽然看到两句诗词:“此处渐近天廷地,静心可闻风雷声”,是呀,明清两朝六百年兴衰,几乎所有的改朝换代都在这里残酷的上演。20年了,我依然清晰的记得这两句诗。此后,每次去北京城,我都会去看故宫。

        2000年春节,我回乡省亲,和年迈的父母依依不舍的道别,曾经背过无数遍而不知其味的那句“相见时难别亦难”,“梦里不知身是客”,只有到了此情此景,瞬间在心头大亮,方才明白其中蕴含了多少感伤、多少惆怅和多少惘然。那年的清明节前,父亲就溘然长逝了,终未见到他老人家最后的一面,成为我一生的遗憾。“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

         2005年5月的一天,我去新昌乡下采风(采访),路过传说中的“唐诗之路”,看见落日的余晖照射在澄潭江(新昌江上游)水面,脱口而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当时又是农历4月,山道间还有株株盛开的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那份情景、那份意境,我找不出还有别的更好的表达了,真的是十分的贴切。

         2008年第一次去南京的秦淮河。“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走在秦淮河两岸,柳如是、董小宛、顾横波、李香君、陈圆圆、寇白门、马湘兰、卞玉京等秦淮八艳,“美人迟暮,红豆飘零”,你一定想了解。

        乌衣巷、夫子庙、江南贡院、桃叶渡口等著名景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楫摇秦代水,枝带晋时风”,你一定想去看。如果你联系上历史,了解了明清两朝交替时的轰轰烈烈,每次来秦淮河,你就永远都看不够。

         走过人生的漫长岁月,我们才发现,所有童年时期生吞硬嚼下去的古诗词们,都已经携带着千万作者创作时的那一份儿女深情,那一份家国情怀,在我们此后漫长的一生中如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读诗,就是为了长大以后,我们面对大千世界里的无数美景时,脑子里出现的: 不是“想你了”、“我想死你了”,而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不是“离开你以后,才发现眼泪有些咸”,而是“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不是“谁为谁悲伤,谁为谁绝望”,而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不是“为什么,最后受伤的总是我”?而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时候的阅读体验,往往决定了一个人今后的视野和高度。诗词背多了,长大后的每一次旅行,都像是在故地重游。

         2010年我去宁夏沙坡头的腾格里沙漠,站在九曲黄河的岸边,迎着夕阳,恰在这时,远处戈壁有狼烟升起,忽然就想到了王维的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018年深秋,在甘肃玉门关前,我们想起了古时的战士,“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在古城楼兰,看到那些残垣(yuan)断壁,“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在敦煌鸣沙山上,回望远处的大漠深处,驼队叮当走远的时候:“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如果你不懂诗,是不是因为活得还不够精彩?

        古诗词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们的存在是古人活过的证明,是他们的生命燃烧后留下的美丽痕迹。也许现在我们还不太理解,那些诗歌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总有一处风景,总有一种心情,会让你觉得,会让你想起,会让你感受到,只有用那一句古诗才能形容,才能表达我们当初的心情。我们终将明白什么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终将明白什么又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到了那一天,我们就会发现,之前不懂的那些诗,是因为我们没有过诗人那样的经历和感受,体会不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体会不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会不到“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零落成泥碾(niǎn)作尘,只有香如故。”

         从古到今,虽然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但是对理想的追求,对家乡的思念,对美好的期盼始终如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和古人的精神链接并没有断裂。灵魂相通的时刻,诗歌就是我们的使者。

        成年后的复杂与精致,无法替代当年的纯粹与情深。

        我们长大以后,会遇到更多更宏大的场景,会碰到更多更复杂的时刻,也会读到更多更深邃并反复修饰提炼过的诗词。总有一天,我们会用“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来替换“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用“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来替换“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幼时背诵的多半是简单通俗的诗句,可是成年以后的复杂与精致,无法替代当年的纯粹与情深。我仍愿像当年看书中配图说意思的那样,回退这个进程。将这些冗长的情感,复原为当年一首简单的诗。

        从前尚不懂得,因为那时:时未到,人未至,雨未落,花未开。我们未能发现美、未能感受到忧伤。而多年后的某个时刻,某个场景却令人想起往事,想起故人,纷纷扬扬间,一句早就烂熟于心的诗句忽然会直击我们的心灵:“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重温古诗词,就仿佛收到了一个你期待已久、但也传递了很久的快递礼盒,当你打开它时,自己已是年过不惑的大人了,尽管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也已经“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可那诗句带来的沧桑感、美感,却一如当年。

        古典诗词,她就这样,一直在这里等着你,直到你感受到她的存在。这些美好早就根植于我们的内心深处,与我们同呼吸,共成长。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祝大家猪年夏安,谢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3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4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20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0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58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4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1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31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1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6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42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3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