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631,尽心章13-14-2》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今天是戊戌年丙辰月壬申日,二月廿五,2018年4月10日星期二。
上一节,孟子指出仁言不如仁声,也就是仁德的言辞不如仁德的声望深入人心;善政不如善教,也就是外在的法度禁令不如内在的道德斋礼持久有效。
这一节结论收尾。首先,政治法令和道德斋礼,都是有效管理所不能少的,为什么又要在两者之间比较高低呢?为什么说善政不如善教呢?
孟子说,比较的是两者所获之浅深。都有收获,均有攻效,但效果不同。从结果往前推导,将会发现,效果的区别是从一开始就已经开始了,从方针路线开始,王霸之别已定。
孟子力主王道。
孟子说,善政的本质是法度禁令,可以规范和约束人民的言行,法立而凜然不敢犯,最大的功效不过是民畏而已,也就是百姓因为害怕而不敢违背它而已。善教的本质是道德斋礼,可以启迪和感发人民的善念,自己行动起来,改过迁善。当人们有了德性的准绳,功,来自不忍违的功效,岂止于被动的害怕而已呢!
善政,能把生产计划安排妥当,能带领百姓致富,民富,进而国强,功效不过是得民财而已。善教,则能进一步依德礼而固结民心,人民用源源不断的诚意待上,不忍相忘于江湖,岂止于得财而已呢!
什么道理呢?
畏惧的心态,迫于法律的威严,爱敬的准则,起于心里的自觉。如果达到了爱敬的情感,则畏惧就不足为论了,所以说,得心为本,得财为末,如果得其心,则财在其中,所以说善政不如善教。
张居正先生讲解说,有爱民之实心,再用仁言宣之,有教化之大本,再用善政辅之,那时候,言语才不是空言,法度禁令才不只是依靠强制措施。有了大纲大本,四者都能成就,即,仁心与声望交流,教化与法度兼举。
儒家思想是现实主义的,理念必结合实际方法。爱心是理念,方法则是推己及人,由近及远,先亲后友。儒家拒绝空泛的爱的理念,如果不能照顾好身边人而跑到外面搞慈善,这不是现实主义而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也讲爱心,但那是伪爱心。
可见,善教不只是口号而已,而是行动体系。
善教者,行道而有心得,所以少说多做,做了再说,乃至做成再说。只做不说,乃至做了也不说,功效呢,不胫而走,不言而喻。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尽心篇》南怀瑾讲述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