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第二节的故事很有趣:
讲的是“我”六年前飞机迫降撒哈拉沙漠时与小王子的第一次初见,小王子小声唤醒沉睡的我说:“请你给我画一只绵羊……”
于是“我”就在人迹罕至的沙漠,在无比惊讶与震慑中,暂时忽视了死亡的威胁,乖乖拿出纸笔,十分荒诞地去帮一位素未谋面的小孩作画。
第一幅画是这样的:
小王子不满意,说它看样子病得太重了。
“我”又画了第二幅:
小王子笑了,大度地说它头上长了角,不是绵羊,而是一只公羊。
于是“我”又画了第三幅:
小王子还是不满意,说这只太老了,他想要一只能活得久一点的绵羊。
“我”开始不耐烦,随手画了第四幅:
“我”解释说:“这是一只箱子,你要的绵羊就在里面。”
这次小王子终于露出了笑容,他说:“这正是我想要的!”
读完我很奇怪,为什么小王子会否定前三只羊,而最终满意一只箱子?
我想了很久,觉得应该是小王子心里早有了一只绵羊——他想象中的绵羊。
他想要得到它,殊不知想要的东西,只有在想要的过程中才是最好的,突然一览无余,想象具象化,就难免会暴露一些与期望相左的瑕疵。尽管瑕疵很小,但期望会像个放大镜,得不到会放大美好,得到了会放大瑕疵。
越是期望,就越发完美。
既然永远也画不出你脑海里的样子,不如就把你想象的住进我画的盒子里。
要么接受不完美,要么接受盒子。我们也都在做这样的选择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