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首》联读教学设计
曹公奇
【教学目标】
1.在初步学习这三首诗的基础上,品味关键词语和诗句,分析三首诗写人叙事的特点。
2.反复朗读,体会三首诗感情的异同及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叙述中蕴含情感)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这《唐诗三首》这一课了,请大家思考思考,语文教材为什么把这三首诗编为一课呢?
【预设】
篇幅短小;叙事诗;语言准确精炼;富有节奏感;句式多变;用韵灵活。
叙事诗特点: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情节简练,而且情景交融,兼有抒情诗的特点。
学习任务一:
这三首诗的写人叙事虽然简练,却都场景清晰,情节紧凑,形象生动,有很强的画面感。你认为三首诗从语言方面是怎样做到有画面感的?试从用词、句式、用韵等方面进行品味分析。
叙事诗情节要简练,必须在叙事语言上下功夫。
【预设】
先说说三首诗中哪些场景画面感强,再从用词、句式、用韵等方面品析。
1.《石壕吏》:
老妇哭诉:三男出丁、家庭现状、自请应役三层,客观叙述,三换韵脚,表现老妇思想感情的变化。尝试还原老妇与官吏的对话,体会作者叙述的清晰与精炼。
独与翁别:“久”“绝”“幽咽”“独”等词,表现诗人也是一夜未合眼,对一家人痛苦的关切,只有怀着沉痛而又复杂的心情踏上征程。虽简洁却意蕴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反思。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风破屋:“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等动词的连续使用,不仅生动地描绘了茅草被狂风卷起的状态,还紧紧地牵动着读者的视线,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开头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韵脚,仿佛让读者听到阵阵风声,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群童抱茅:“欺”“忍能”“呼不得”“倚仗自叹息”等词,准确生动,描绘了茅草被群童抱走的无奈。句式上,不拘泥于七言,而是以七言为主,夹有九言,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富有音乐性。
长夜沾湿:“墨色”“漠漠”“冷似铁”“恶卧”“雨脚如麻”“长夜沾湿”等词语,准确形象地表现了长夜难眠的状况。
3.《卖炭翁》:
老翁卖炭:“伐薪”“烧炭”“尘灰”“苍苍”“黑”等词,形象地刻画了卖炭翁辛勤劳动的艰难;“可怜”“忧”“愿”“雪”“冰辙”“牛困人饥”“泥中歇”,描写老翁卖炭时的艰辛。
遭遇宫市:“翩翩”“口称敕”“叱”“牵”“充炭直”,生动地描绘了宫使抢夺的经过。句式上,三言、七言兼有,错落有致,节奏感强。全诗跳跃性大,随着内容转换,不断换韵,更加灵活自由。
小结:这三首叙事诗叙事简明精炼,画面感强,非常感人。主要是用词准确,语言生动;句式灵活,用韵自由。
学习任务二:
这三首诗叙事诗都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但抒情方式有所不同,请加以分析,并说说这三首诗抒情方式的表达效果。
【预设】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将描写、记叙和抒情融为一体,诗人通过描述自己茅屋被秋风吹破的情景,直抒胸臆,抒发了对天下寒士的同情和关怀之情,表现出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记叙中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最后抒情几句,立意高远,表现了诗人的救世济人激情和崇高伟大的精神。
间接抒情:《石壕吏》《卖炭翁》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记叙,表达出深厚的情感。这两首诗是借事抒情。
《石壕吏》中通过老妇的口,看起来只是客观地诉说一家的悲惨遭遇,实则表现出诗人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卖炭翁》通过对卖炭翁和宫使形象的强烈对比,表面上只是刻画人物形象,实则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宦官及爪牙的憎恶蕴含其中。
比较一下两种抒情方式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直接抒情能够直接、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叙述时情感直露,节奏快、紧张,气势奔放、热烈,使读者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
间接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通过叙述、描写等手法,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读者在字里行间中借助于对事与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的情感。
再比较一下两位诗人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怀:
同:
都记录了诗人所生活的时代的历史,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善用理智去仔细观察人生社会的实况,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人民的苦乐,表现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异:
《石壕吏》:对人民的同情与颂扬;对战争的控诉;思想上的矛盾。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自己渴望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
《卖炭翁》: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对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罪行的鞭挞与讽刺。
小结:这三首诗虽然抒情方法不同,但都表现了诗人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同样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优秀经典诗歌。
作业:
从《石壕吏》和《卖炭翁》中任选一首,加以合理想象,将诗改写为一篇记叙性的文章,要注意人物、细节等描写方法的运用。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