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第四季因为要相应之前广电关于“真人秀”的几点要求,而加入了素人萌娃阿拉蕾,也加入了“伪爸爸”真鲜肉的董力和黄致列,张伦硕情况特殊就不做讨论了。这两天一刷微博铺天盖地的“XX癖”“变态”等等字眼,让人感觉十分辣眼睛,故来说说自己的拙见。
注:本人女,非儿童教育专家,没有儿子/女儿,有个三岁半的小侄女,普通上班族,目前就职于互联网企业。
首先,《爸爸去哪儿》第四季变成了网综,而网综的意思是指,如果父母家人等等没有打开手机点开视频播放软件,搜索“爸爸去哪儿”,大家说的年纪比较小没有性别意识没有独立思想容易被拐骗的幼儿是没有机会看到的。也就是说,父母们,你们的孩子如果真的受到这个节目的影响,首先是你把孩子置于受影响的危险之中。
强调一下,《爸爸去哪儿》根本不是给小孩子看的综艺节目,前三季您如果认真看过任何一集都不会反驳。我们都知道,《爸爸去哪儿》原来是韩国的综艺节目,在韩国播出的时候是有年龄限制的——12岁以上。
也就是说,这不是给12岁以下的幼儿收看的节目,可惜的是,这个年龄限制到中国翻拍之后就没有体现和强调了,一是因为我国广电的确没有类似的标准,二是大家普遍的想法是只要没有过分的SQ、暴力镜头小孩子看也无所谓。我觉得各位家长需要明确:并不是参与录制的嘉宾几岁,就适合几岁的观众收看。目前,我国给幼儿设计的动画片、节目等等都普遍成人化,不信的你们去看下熊XX和X羊羊。里面用到很多网络用语,既不是规范用语也不是幼儿能够理解的范畴。而在我们家庭里普遍发生着“只要给孩子看动画片看有小朋友的节目孩子就不哭闹了,只要开着电视机大人就可以安静的做自己的事了”从而忽略节目的内容。广电总局没有年龄的分级制,但你为人父母什么适合你的孩子,什么不适合你的孩子,你应该非常清楚。所以,在这里请各位家长务必要审视你家孩子正在收看的电视节目是否符合他的年龄,是否对他/她的成长有帮助,家庭教育的缺失甩锅给节目组是很失职的行为。如果你是个成年人,那你应该能不被节目误导,有自己的辨识能力,知道这只是综艺效果。如果你的孩子超过12岁,仍然对节目内容有误解,对网络炒作有误解,请各位家长能够耐心的解答节目、网络与现实生活的差距,“真人秀”再真,它也是节目,是假的。
然后,我再讲一下这次有人掐的“CP”这个概念。我我第一次听到CP的时候是在7年前,我高中,当时我喜欢韩国偶像组合super junior,然后听说了这个词。当时的意思其实是粉丝自己YY的两个关系看着很好,互动比较多的两个成员,组成“某某CP”。如果按照部分人的理解,CP只表示恋爱关系的缩写,那大家在节目上游戏环节组成一组的或男男、或男女的CP,都是恋爱关系吗?那么当红男团女团大家津津乐道的某某CP就全是在一起的恋爱关系吗?在我看来,CP在当下只能普遍代表一种合作关系。恋爱关系,是合作关系的一种,但不能以偏概全完全代表合作关系。(这段仅是我个人的理解,不强求大家接受。)
最后,那节目就没有问题了吗?不,有问题。这个节目有一些镜头的剪辑以及对未成年的保护的确存在问题。比如有时候会出现萌娃们穿着内衣的镜头,这个部分实在不妥,不管针对男孩女孩,这种镜头应该被尽快剪掉或者做遮挡。同时,节目组说换衣服洗澡这些工作都是女编导做的,请尽快编辑到节目里播出或者以花絮的方式来正视听。但这些问题的出现就会助长什么不正之风了吗?我觉得这是部分人偏激的过度解读,甚至是一些营销账号的过度消费。这和女性被QJ之后某部分人把责任都推给了女孩子本身穿着暴露“走夜路一样,这不是女孩子本身的错,而是那些罪犯的错。如果说网上不堪入目的评论多了很多,我觉得这不是节目本身的错,而是这些心理本来就龌龊的人的错。
我相信阿拉蕾说嫁给爸爸是童言无忌,也相信董力说理想型是阿拉蕾只是一句调侃,不带任何大家说的肮脏思想的调侃。我妈妈朋友家的小男孩,也经常见到我就说长大了要娶我,我也笑着答应了说“好”。小男孩是童言无忌,我答应了说好就是带着肮脏思想了吗?
综上所述,我觉得节目本身是有问题,需要整改。但我更觉得,家长们应该更严肃的看待家里小朋友能够接触到的媒体,这节目该不该看,国家和节目组说了不算,你说了才算。
写在最后,希望阿拉蕾有一天长大了会使用微博了,看不到那些乌烟瘴气的评论,希望她只能看到一路一起游玩的小朋友们和一直手忙脚乱照顾她的“董爸爸”。
(本文系原创,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