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日益严重。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少年过度沉溺于网络中的虚拟角色,严重影响了其身心健康,甚至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网络成瘾,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较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的损伤,主要包括网络游戏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色情成瘾、信息收集成瘾、网络购物成瘾等,其中以网络游戏成瘾最为常见。
《青少年成瘾行为调研报告--基于2017/2018青少年健康行为网络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相关显示表明,有18%的青少年每天玩电子网络游戏超过"4~5小时",在“每天玩4~5小时”时间段,留守儿童占比18.8%,而非留守儿童为8.8%。而这18%的青年少已经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成瘾判断标准,就是常说的“网瘾少年”。
网络游戏,一种新的精神鸦片
“警察同志,请帮我劝劝孩子,他玩游戏都走火入魔了。”湖北某派出所接到陈先生报警,称其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陈先生去银行取钱时,才发现卡中竟然少了1万多元钱,这些钱全被儿子用在了网络游戏上。
北京张律师收到一封母亲的来信。信中讲述了原本成绩优秀的儿子,因沉溺“网游”导致高考失利,至今未曾走出阴影的经历。母亲对学生们“喊话”:在你们人生最宝贵的学习阶段,请一定别让自己的人生成为游戏!每个被毁掉的孩子,都浸泡着家长的无奈。“命运掌握在你们自己手里,而绝不掌握在你们自己的手机里。”在信中,这位妈妈写道。
据新闻报道,一位15岁少年玩手机游戏和母亲发生争吵,情急之下,用剪刀刺伤母亲,因害怕,站在17层楼的外墙要跳楼,救援人员安慰了4个小时,才成功救下。另一位留守儿童,找爷爷奶奶要钱玩网络游戏,爷爷奶奶不给,就手拿两把菜刀要杀死爷爷奶奶。
提起网络游戏,沈女士就揪心。初二的儿子平时住校,周五回家第一句话就是“手机呢?”之前儿子很喜欢阅读和运动,但是接触网络游戏之后,基本不出门,也不再看书,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全都拿着手机玩游戏,对大人爱理不理。“和孩子沟通无效,但玩游戏对孩子视力和身体健康也有很大影响,我们做家长的该怎么办?”沈女士说。
2018年6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把沉迷于网络游戏或电视游戏妨碍日常生活的“游戏障碍”认定为新的疾病,作为依赖症的一种列进了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这是由于随着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的普及,游戏成瘾不断蔓延,在世界各国已成为问题。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网游便于上手,隐蔽性更强,更容易沉迷。目前在在未成年人的网络成瘾因素中,游戏成瘾占到82%,网络游戏已成为未成年人面临的主要网络危害。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络游戏人口达4.42 亿,中国青少年首次接触网络游戏的年龄呈日益低龄化趋势。15—18岁青少年中近80%首次触游年龄在14岁及以前,11—14岁青少年中45.0%首次触游年龄在10岁及以前,6—10岁的青少年中有约16.6%首次触游年龄在5岁及以前。玩王者荣耀的小学生就有1000多万人。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院教授李玫瑾用“精神鸦片”来形容网络游戏。李玫瑾说,网络游戏完全不同于网络出现之前的任何一款玩具和游戏,在线游戏为连续升级提供了巨大便利,网络游戏制造商也从网络中发现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多数网络游戏在网上都有持续时间和晋级要求,参与者想要赢得胜利,必须拥有相当级别的武器,而相当级别的武器则必须与持续的“在网时间”密切结合。“网游让沉溺其中的人不再感受时间的煎熬,不再觉得无聊,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愿望这里都可以实现,于是网游几乎成为一种精神鸦片,让许多面临现实烦恼的人陷入其中,难以自拔。”李玫瑾说。
网络成瘾是一种逃避和替代行为
结对帮扶困难留守儿童,是江苏金湖县供电公司青年志愿者坚持的传统,可是2017年6月的一次活动中,团委书记孙文峰结对帮扶的一名小学生塞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不喜欢你们带来的东西,我想要一个可以打王者荣耀的手机,或者以后你们给我钱……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通过对比较偏僻的山区调研,发现孩子们玩手机游戏,爷爷奶奶管不住,也不会管。北京某民办小学,发现一个班35人,15人玩王者荣耀。
网游是一种电子海洛因,不仅在心理上,而且在身体上对孩子也是一种摧残。沉迷网络游戏影响学业发展,网上阅读思维浅薄,生活越来越碎片化;影响身心健康,上网、游戏等使得注意力涣散;诱发青少年犯罪,网络游戏里暴力血腥的场面不时出现,青少年自制力、判断力较差,容易误入歧途。希望把孩子们从网络游戏中拉回来。
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是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超过6个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者超过3个月。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怒等反应。
符合以下5种情况中的1种,就属于网络成瘾:
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
固执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
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兴趣、娱乐和社交活动;
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者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未成年人网瘾的表现有:
不管遇到何种情况,每天生活只想做这一件事,失去对其他生活的追求和兴趣;
为上网可以变更、放弃其他重要的人生任务或者时间表,包括上学、上班、睡觉甚至吃饭;
即使暂时离开网络,脑中仍然浮现与网络内容有关的画面,生理功能紊乱,相应的心理异常。
网络成瘾是一种逃避和替代行为。网瘾的成因与快乐感有关,能感受到快乐;也与性格缺陷有关,包括性格、习惯、互动方式、自控方式和亲子关系;还与年龄有关,与人在14-16岁的困惑、压力有关。成瘾是一种逃避和替代行为,但发生的源点不在外界,而在自身,包括兴趣狭窄;目标单一:成长中的人生路就只有中考、高考;性格不良,缺乏自我控制力的培养;逃避压力等。
拒绝不良网络游戏,还未成年人一片网络净土
“小孩子为什么要玩网络游戏?他可能在追求一种‘升级’。人生跟游戏是一样的,你要告诉孩子,你在网络游戏中可以反复升级,在生活中的升级是没有第二次的,为什么学技能?就是将来到社会上能有‘大招’。”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
防止网络游戏的负面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帮助孩子建构以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为共同基调、为主基调的健康生活方式。为孩子摆脱游戏成瘾建设一个替代性的生活方式。让孩子找到其他的乐趣。全社会也要关注青少年研究,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
家庭应成为预防网络沉迷的第一道防线。父母的教育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紧密相关,家长应积极履行教育与监护责任,用开放的心态对待网络,与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家长应主动提高对沉迷网络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能力;重视家庭建设,自觉做健康生活的典范,给孩子积极的生活引领。应避免给青少年过多的压力和关注,注重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多表扬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现实生活的成就感。
教育工作者要警惕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现象,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辨识能力,自觉抵御成瘾性网络游戏等危害健康与安全的不良网络内容;通过校内外的网络体验和实践,多形式、多渠道引导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合理使用网络。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将注意力从网络虚拟世界转向真实世界。
国家各相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相互配合,制定保障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应不断完善网络游戏的监管机制,严格网络游戏的审批制度。从源头上、机制上设置关口,将一切有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拒之网外”;大力推进网络游戏分级制度,禁止未成年人注册不适合其年龄的网络游戏;应敦促互联网企业和游戏厂商加强网上内容建设,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帮助未成年人摆脱游戏沉迷负面性。游戏生产商或服务提供者应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坚持社会良知与商业效益的统一。
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借助科学治疗手段
近年来,青少年网络成瘾治疗成为某些医疗机构或个人敛财的手段,抱有“病急乱投医”心态的父母常被治疗网络成瘾的广告蒙蔽双眼,满怀希望地把孩子送到“戒瘾医院”和“戒瘾学校”接受“专业”的治疗。曾经,电击疗法治疗网络成瘾一度受到许多家长的追捧,然而,这种无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依据的治疗手段,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伤害。
目前,我国还尚未发布针对网络成瘾的诊疗规范,但正在制定当中。网络成瘾是比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讨论和认识,才能形成诊疗规范。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许多网络成瘾的孩子会伴随其他精神心理问题,比如与父母关系问题、学业问题、注意缺陷障碍、焦虑或抑郁等。对于青少年的焦虑、抑郁等其他精神心理问题,都有相应的诊疗规范。当孩子沉迷于网络时,家长应到专业医疗机构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借助科学的治疗手段对其进行干预。
关注漫语心理MY了解更多心理知识
台湾知名临床心理学家、亚洲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兼副校长
30年来,致力于忧郁症、自杀及行为成瘾的评估工具、
前因后果、及高效干预法的理论验证与实务应用
“台湾网瘾治疗权威”——柯慧贞
个案评估+成因分析+高效干预
素材来源:
1、中国教育新闻网-《心碎母亲喊话网游!你只看到孩子沉迷网游,却没看到网瘾背后的秘密》公众号ID:(jiaoyuxinwenwang),你身边的教育专家。作者:张春铭
2、光明日报-《我国青少年网瘾发病率近10%高于世界均值》
3、其他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编辑整理,本文仅供推广科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