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树,一直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今年44岁的他,正举办“好好地 II”2017中国巡回演唱会。
没能去演唱会现场的我,在网易云音乐里,意外发现一段视频,由朴树前几场巡演的精彩镜头剪辑而成。这段名为“清白之年”的MV,4分51秒,我忍不住看了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朴树认真歌唱的模样,真诚微笑的脸庞,每每都让我泪湿眼眶。
一名网友说,“朴树的笑容里没有酒,但我全程都醉得像条狗。从巡演现场回来之后,只有一种感觉,以后朴树再开演唱会,即使他在台上啥也不干,我也去看他。”
高晓松曾在微博上说起朴树,20年人来人往,你还在,不是因为你爱这圈子,是因为这圈子爱你。
和圈子里的其他知名歌手相比,朴树一直显得非常“异类”。
著名歌手明星大都很擅长展示自己,他们在舞台上绚烂夺目,在镜头前侃侃而谈,在各种节目里镇定自若。但是朴树却恰恰相反,他那么低调,那么不善言辞。很多时候,在关于朴树的视频里,我都能够清楚地看到,他的拘谨和不安,他的紧张与寡言。
可就是这样的他,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不刻意包装自己,不刻意说些圆滑的话,不刻意讨好外界。他遵从自己的内心,如此这般真诚地活着,不掩饰,不伪装。
以前,我对朴树的了解很少。最初的印象,只是觉得这个名字好特别,觉得这个留着洗剪吹发型的男人好酷,觉得《那些花儿》很好听。近来,我开始认真搜集关于他的资料,关注他的微博,观看他的专访,搜索他的视频。才发现,了解得越多,就越发敬佩他的为人,喜欢他的作品。
虽然很早就名震乐坛,但朴树的音乐之路,却走得非常艰辛。2003年第二章专辑《生如夏花》问世,一举拿下了很多大奖。然而,恰恰就是在这个时候,朴树开始陷入低谷,一直到2009年之间都没有新的音乐。多年后,朴树在微博里回忆过去,发表过一篇长文:
“从一开始,就厌恶这个行业,并以之为耻。电视上的明星们令人作呕,我毫不怀疑我会与他们不同。后来,与这行业若即若离的那些年,被裹挟着,半推半就着往前走,边抗拒边享受着它给予我的恩惠,钱,名声。一度沾沾自喜,而且颇有些年迷失其中,沉湎于享乐,无力自拔。直到老天爷收走了赋予我的所有才华和热情。抱着吉他的时候,发现我一个音符都弹不出来,我觉得天都塌了。因为音乐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可能到现在来说,都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一部分。没有这部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才能过下去。”
“我病了很久,太可怕了,没什么具体的病。就是西医指标一切正常,中医一看身体全部乱套,也许是长期抑郁造成的。”
“我不只有你们所看到的那一面,单纯的,善良的,孩子似的,害羞的……在我的心里,也有欲望,有邪恶,贪婪,欺骗,各式各样的黑暗。我曾努力地掩饰他们,甚至无法面对这样一个自己,如此厌恶他。我曾过着混帐混乱又矛盾重重的生活。”
“但我渴望看到真相,努力尝试去治疗他。我试着去看到那些黑暗,接受这样一个自己。面对他,而不是遮盖他,让他在暗中驱动我的人生。据说,当观察你的心,如果你足够耐心,你就能看到那些缺损,那时你会了解,其实他并不是真的想做什么,他只是要你安顿下来,关注他抚慰他和他待在一起。而理论上,这才是根本的治疗。这一定是个漫长又艰难的过程。”
这个过程,长达6年。2009年的某一天,朴树坐在家里,重新抱起吉他,手指随意撩拨琴铉的一瞬,他找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那就是音乐。朴树,回来了。
很多人惋惜感慨朴树在大红大紫的时期,淡出公众视线,白白错过很多机会。但是,朴树并不这么认为,
“如果我还在这个行业里面的话,一定会被这个行业拖着,做很多维持那个位置的事情,而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已经丧失了做音乐的快乐,连初衷都没有,会变得很空洞。跟行业保持距离的这些年,我的头脑更清楚了,也知道了我要什么,要做什么样的人。到底还要不要做音乐,我觉得我想清楚了,可以再回来。”
这就是朴树,对自己,对音乐,对生命,坚持初衷,保持真诚。
在了解朴树的过程中,我渐渐明白他身上有些特质,特别难能可贵。
1. 真性情
作家周国平在《人生哲思录》里说,他的人生观用三个字来形容,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我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朴树,恰恰就活出了真性情。
他明明可以做很多吸睛吸粉的事情,明明可以挣很多很多钱,明明可以在名利场上走得更远。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他做音乐,不是为了外在的利益,而是为了一种无与伦比的乐趣。朴树在采访视频《如是》里说,我要学会对很多外在东西竖中指,我要遵从自己心里的愿望,坚持做真实的自己。
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他全力以赴,完全以一颗赤子之心去经营,不去想专辑怎么做会更畅销,不去琢磨多参加娱乐节目会为自己带来多少名利。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如参加综艺,商业演出,即使能挣很多钱,他也很少参与。
他就像一名工匠,专心做自己手里的活儿。为了录制唱片《猎户星座》,他投入所有心血,从2014年初开始,几度中断,不停地推倒重来,直到最后,他仍然觉得作品不够完美。对音乐,朴树有一种近乎偏执的认真和执着。这也是为什么,出道至今21年,他只有3张专辑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即使产量不多,又有什么关系?仅凭《平凡之路》、《清白之年》就足以打动我,鼓励我,让我这样的粉丝记住他一辈子,喜欢他一辈子,支持他一辈子。
2.做自己喜欢的事
朴树说,音乐与谋生无关,它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没有音乐,我不知道该怎么度过余生。
作家林清玄曾说,如果明天会死去,我会坚持写作到明天。
我特别敬佩那些明白自己喜欢什么,并且全力以赴去做的人。与谋生无关,做那件事本身就是最大的乐趣,最大的意义。就像,哲学之于苏格拉底,钢琴之于贝多芬,绘画之于张大千。古往今来的很多伟大人物,都是典型的范例。也许他们的物质生活并不充裕,但他们精神上的巨大满足感和内心的强烈幸福感,无与伦比。而后者,才是我们生而为人的重大意义所在。
曾经有一项调查,统计临终病人的遗憾,结果显示,排在首位的遗憾是,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人生不过数十载,我们死了以后,没有人能够代替我们再活一次。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从而使自我闪放出个性的光华。没有宗教信仰的我,不相信轮回,不相信死后有天堂。如果终其一生,从不曾去追求过自己喜欢的事物,将会多么可悲。
3.成为更好的自己
朴树坦言,自己身上有很多缺点,比如不自信不笃定。自己以前的音乐里,有很多轻飘飘的源自自怜和自恋的东西。意识到之后,朴树会去改变,做出更好的音乐。人生,需要反复的自我尝试,自我怀疑,自我反省,自我修正,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成长是一生的主题。
没有谁完美到不需要成长。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别人那么优秀,那么成功,自己一无是处。其实,成功人士也有缺点也有困惑,也走在自我成长和完善的道路上。如果把人生看作自我修炼、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过程,而不是追求外在成功,与人攀比的过程,我们会不会过得更加勇敢,更加淡定,更加精彩?
最后,引用我很喜欢的一段话,来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稻盛和夫说: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练灵魂。如果有人问我:“你为何来到这世上?”我会毫不含糊地回答:“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出生的时候更加纯洁一点,或者说,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这就是人生的目的,除此之外,人生再无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