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著名哲学家奥修说过:“有独处的能力,才有爱的能力”。
最近两天,刘若英的《我敢在你怀里孤独》 成了我的枕边书,原本以为奶茶只是一个音乐人,没有想到她竟然还有这样一个标签。
书中谈到了很多关于奶茶自己的经历,小时候父母离异,寄居于祖父母家,因为没有父母的关爱,她是孤独的,也正得益于缺少父母的管教,从孤独的角度看,她是自由的。16岁那年,只身去美国旅行。后来又独自一人留学国外,过着与自己为伴的生活,孤独却幸福。
直到现在,奶茶依然保持着这种独处的习惯。她几乎很少进入她老公的书房,进了门,左边是她的,右边是他的,只有中间的厨房和客厅才是两人共享的空间。这种生活方式,并不是一般家庭能接受的,但是我却从中看到了爱情的最高境界。
英国心理学家Donald W.Winnicott说,他认为完美的相处关系就是“窝在爱人怀里孤独”(dare to be lonely in someone's arms)。刚开始的时候,两个人的话是说不完的,但是时间一久,总会走到无话可说的片刻,有些人碰到这种情况就会感到紧张和不安,生怕两个人的关系无法继续,但是真正成熟美好的关系就是:即使两人暂时无话可说,也无所谓,相对无言,就暂时沉默,可以静静地躺在对方怀里孤独,这是两人相处互相信任的极致表现,也是最高境界。
孤独力,是情感高度成熟的指标。
我想,奶茶已经深得其道,领悟得透透的。
只有那些有能力独处的人,才能有能力去爱,去分享,去走入另一个人内心的深处,而不是急着占有对方,不会将对方限制成一个静物。
现在人和人之间的连接太多元,也太频繁,独处反倒变得珍贵,成了意识上得去寻找的一种平静。
说到孤独和独处,我想起了我自己的生活。
大学毕业后,我漂洋过海来到非洲工作。起初,被安排在一个小项目部,北边挨着撒哈拉大沙漠。旱季太阳灼烧,雨季蚊虫肆虐,一到11月份就漫天飞沙,萧条一片,环境很是恶劣。起初,还有四五个人在一起工作生活,随着项目的逐渐完工,最后只剩下我一人独守阵地。
那个时候,正值博科圣地恐怖组织猖獗,每天都能在报纸上看到关于爆炸绑架的头条新闻。
曾有一次还接到了一个匿名的恐吓电话,说要袭击我们,那天晚上我和同事俩就坐在客厅里,开着电视,谁也没说话。
2014年,埃博拉疫情爆发的那段时间,我一个人独来独往,很少出门。国内朋友亲戚问候我的时候,我都说没事,很安全。到了年底去参加中国驻地大使馆举办的篮球联赛时,当主持人说到:“2014年是不寻常的一年......我们一起经受住了埃博拉的考验......”,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的孤独和坚强,那一刻,我流泪了。
经常有人问我,一个人在非洲不觉得寂寞吗?孤独和寂寞并不是等同的,孤独是一种状态,而寂寞则是一种负面情绪。
现在,我依然工作在非洲,项目部比之前的院子要大上几十倍,更是让人觉得荒凉和孤单。感恩于此,我有了更多的独处时间,我一直坚持着阅读和健身。阅读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健身重塑了我的精神面容。
以前的自己,自私倔强,急于求成,不懂得怎么去爱,也不知道怎么表达爱。现在的我,对我的家庭充满了愧疚,我想弥补他们,而不再是一意孤行地追求自己的感受。
感激这段在非洲的独处时光。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