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卓越”“为何卓越”问题上,却常常未能体现大学应有的反思和理性精神。
哈瑞. 刘易斯《失去灵魂的卓越》一书为我们描述了哈佛这所的知名大学,是如何为卓越而放弃教育使命的。
而“有灵魂的教育”则包括这样一些要素,大学对于学术、学生和国家的责任感:体现整体性的通识教育课程:恪守教书育人的本分:独立于社会流行观念的判断力,:强调教育过程和方法甚于教育内容,对学生严爱相济情理相融等。
虽然美国大学鼓励校园文化的多样性,但教授们并不需要为学生在本科四年里的全人发展承担责任。
在民主社会,就大学的目标和工作进行辨论不是病变的征兆,而是生命力的表现。
在任何领域,追求卓越可以超越娱乐;追求卓越可以是一种美,它能给人类的心灵带来深深的满足感。
本书的宗旨是回顾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历史,并展望其未来前景。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超越了学科的专业技能。通识教育旨在制用大学生的可塑性,鼓励年轻人认识自我,并发现自己的生活道路。通识教育的任务还在于提醒学生:自己应对社会知恩图报,应该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为人类谋福利,而不仅仅追求自身的经济富足。
大学原本应该为社会培养原则性强,受人敬重的领导人,应该培养学生重要的价值观、性格、道德,让他们愿意为全世界人民的福祉而学习。
大学一直是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简言之,大学己经忘记了更重要的教育学生的任务。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存贮地,这些大学是成功的,但它们忘浪本科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十几岁的人成长为二十几岁的人,让他们了解自我,探索自己生活的远大目标,毕业时成为一个更加成熟的人。
教育不仅仅是数据、公式、法则、名字和地点的传授。事实上,教育不仅仅是课堂教学。
18到22岁是年轻人在人生发展道路上的特殊阶段。
有形而无式,有影而无色,有臂而无力,有势而无为。
大学是复杂之地,也是大众眼里的一片净土。
我们怎样教育学生?教给了学生什么?如何给学生打分?打分的依据是什么?在培养学生责任心方面的成败得失是什么?金钱对学生有什么一般性的影响?金钱对大学发展体育运动有何特别的影响?
科学的发展和全球化推动了哈佛的课程改革,在未来的几十年中,科学和全球化将继续成为人类进步的动力。哈佛将这些社会发展的主题置于本科教育的核心,但课程改革忽视了人文知识的重要性。
私立大学在美国社会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地位,他们成为社会契约的受益者。
教授受聘成为学者和教师,却不能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价值观,他们不是传道解感者。
分数是一种客观衡量标准吗?分数是学生就读研完生院及进入未来职业岗位的资质证明吗?争取好分数是学习的动机吗?
如果哈佛毕业生把咨询服务业和金融业作为通向美满生活的首选,那么就说明我们的教育制度存在问题了。
大学体育是美国社会重要的文化现象,它影响到几手所有大学里学生的受教育经验。在很多美国人眼里,体育技能是可观察和公认的大学教育成就的象征。
高等教哥领域的意争日趋激烈,无论是学生之问、教师之间还是大学之间都存在着竞争。竞争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其结果却有好坏之别。
在著名研究型大学里,为了获得职称升迁,教授在自己领域接受的培训日益狭隘、专门化和高深化。
在招生这场游戏中,拥有最丰富个人简历的学生将最终肚出。过去的成绩或许预示着学生未来发展的潜力。招生的最终目标不是挑选高中成绩的拔尖者,而是挑那些能改变世界的人才。
大学正越来越多地通过新闻稿,而不是深思熟虑的信件或报告的形式保持与外界的联系。
校长年度报造还是记录了学校的事件,发展历程以及友师、校友就特定事价进行讨讨论和争议的前因后果,
哈佛诞生于一个民粹主义盛行的国家——
美国。